申国
申国,指西周初年受封的姜姓诸侯国,为申伯国。周宣王时增封,仍留于宗周以西的申国势力成为申侯之国,一说其地在今陕西省眉县东北;因位于宗周以西,故别称为“西申”。后申侯之女成为周平王之母。
申国除西申国外,还有南申国、东申国之分,彼此关系及地理位置存在一定争议。一说由西申国增封而有南申国,南申国为楚所灭后形成东申国作为楚的附庸国;一说西申国增封后形成东申国,并无所谓南申国。
周初受封
申人的祖先为姜姓四岳之后。关于其姓,《左传·隐公元年》曾记载:"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国语·周语中》:"齐、许、申、吕由大姜。"韦昭:"四国皆姜姓。"申人在西周历成、康、昭、穆、共、懿、孝、夷、厉凡九王,均为周人镇守西部边陲之方伯;其居于周都丰、镐以西,并与秦国相邻,活动区域大致在今甘、陕交界的小陇山南麓地区。
联姻王族
西周后期,申国在周王室中任要职,如周厉王大臣"申季";且周厉王娶申女为后。按史籍《竹书纪年》中的记载,由于申侯具有经营宗周边陲的政治基础,和与周王室世为婚姻的政治地位,因此具有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
宣王改封
周宣王时期,将申伯从郿迁封于谢,事见《诗经·崧高》与《诗经·黍苗》。此举一方面免除西申国在宗周以西的威胁,另一方面使申伯以天子之亲及辅国大臣的身份坐镇南藩,加强了周王朝对南方的经营。尽管如此,其支庶之族仍留于原封地,其君以申侯称之。
灭亡西周
在西周末期的周幽王姬宫涅十一年(公元前771年),太子姬宜臼被废,其母亲携之逃奔西申以求哥哥申侯之助时,申侯联合鄫国、犬戎进攻西周王室并杀了周幽王,灭了西周王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地理位置
西申国始封时的地理位置,一说位于今陕西省,在宗周以西,周宣王改封之后在河南南阳形成南申国,而在陕西故地仍然保留的申国成为西申国,后南申国为楚所灭而东徙信阳形成西申国。一说申国始封地在河南南阳的唐河、白河流域,建都在今南阳市北谢地,周宣王改封“谢地”(位于淮河上游的今河南信阳)后形成东申国;,而仍以“谢”命名其城,以示不忘旧也。
爵位之争
申国君主初称申伯,周宣王时或因申伯为王卿士、佐宣王中兴有功、又有王舅的至亲关系,改称申伯为申侯。但“申侯”之称究竟指西申国君主还是东申国君主,仍有一定争议。
民族关系
关于西申国与“申戎”的关系,也存在争议。明陈逢衡《逸周书补注》与近代学者蒙文通《古代民族迁徙考》均认为,周宣王所伐之“申戎”即西申国。但《诗·大雅·崧高》称申伯为周宣王母舅,《国语·郑语》言申人必“隩爱太子”,《史记·周本纪》谓周幽王“太子”之母为“申侯女”,一说此三“申”字均指申伯迁封于南申之后仍留居于西申之支庶之族;由此,周宣王与西申侯为甥舅之亲,两国当有着友好和睦的关系;从地理位置上看,两者亦有差异。因此,也有人认为西申国并非申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大约五千年前,黄帝同盟起于陕北,姜姓炎帝同盟起于关中西部宝鸡一带。炎黄合并后,不少姜姓东迁,但仍然有不少姜姓继续生活于关中,至商周时期,关中一带完全华夏化的姜姓建立了申国,爵位为侯爵,关中一带尚未开化的姜姓则为申戎。申国与申戎皆位于关中西部。此申国历史上称为西申。
周王国八百年,包括三个阶段,西周,春秋,战国。在西周后期,周宣王为了加强国境南方的力量,抗击楚国,遂将关中一些诸侯国的人力南调,在河南南阳地区建立了一批新的诸侯国,其中,申国的一部分人被调动南下,在南阳一带建立了新的申国,爵位为伯爵。此国历史上称为南申。
两个申国皆与周王室关系很好,世代联姻,不过,申戎则是游牧民族,与周王室经常冲突,申戎又称为姜氏戎,就在周宣王时期,周军与申戎发生千亩之战,周军大败。
周宣王之子周幽王,先是娶了姒姓褒国的褒姒,生长子伯服,又娶了申侯之女,生子宜咎。申国位尊,宜咎不服伯服,逃往申国,周幽王大怒,出兵征讨申国,申国难以抵挡王师,遂联合犬戎,大败周军,并大举反攻,攻破镐京,杀周幽王与伯服。
周王室于关中东部另立周幽王之弟,为周携王,与宜咎对抗。镐京的周人也不服宜咎,宜咎遂东迁河南,自立为王,是为周平王。
起先,大部分诸侯支持周携王,因此,周平王为拉拢诸侯,脑洞大开,给出重大利好政策,凡诸侯支持他的,皆可肆意吞并他国,扩张领土。于是,晋国、秦国等后起之秀、急功近利之辈,大力支持周平王,晋国还袭杀了周携王。
上梁不正下梁歪,周平王的倒行逆施,开启了礼乐崩坏的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各国之间大肆攻战,秦国统一了关中,关中的申国被秦国攻灭、吞并。楚文王时期,河南南阳一带的申国被楚国攻灭、吞并。
南申国被楚国吞并后,成为楚国北方的重要的县,是为申县。申县富庶,地广人众,晋楚争霸的城濮之战中,申县的兵力是楚军的重要组成部分。
楚国还将南申的一部分人员东迁信阳一带,建立了第三个申国,又称东申国,为楚国的附属国,成为楚国的东方屏障,抵挡吴越等国。
战国时期,楚国已经吞并吴越,东申已无存在的必要,楚国遂吞并了东申,将其地封给了楚相黄歇,封之为春申君,春申君的封地可视之为第四个申国。
黄歇是原先黄国人,黄国位于现在河南潢川县一带,嬴姓国家之一,春秋时期被楚国吞并。
春申君黄歇是战国四公子之一,战国末期,黄歇率楚军攻灭了鲁国。
秦国日益强大,楚国不得不一再迁都,最终迁都今安徽合肥一带的寿春,春申君的封地也随之东迁已被楚国吞并的吴国之地,即现在的上海一带。春申君带领其封地的人民东迁新的封地,那里有一条河,河滨之地被称为黄歇浦,那条河水则被称为黄浦江,后来的上海也因古代为春申君封地而简称为申。
最后再说说当年关中的申戎亦即姜氏之戎的结局。秦国崛起后,申戎逃离关中,渡过黄河,来到晋国境内,依附于晋国,为晋国的作战提供兵力。
左传中的名篇《驹支不屈于晋》,讲述了春秋时期生活于晋国的申戎的情况。原文是:
会于向,将执戎子驹支。范宣子亲数诸朝。曰:“来,姜戎氏!昔秦人迫逐乃祖吾离于瓜州,乃祖吾离被苫盖,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我先君惠公有不腆之田,与女剖分而食之。今诸侯之事我寡君不如昔者,盖言语漏泄,则职女之由。诘朝之事,尔无与焉!与,将执女。”
对曰:“昔秦人负恃其众,贪于土地,逐我诸戎。惠公蠲其大德,谓我诸戎是四岳之裔胄也,毋是翦弃。赐我南鄙之田,狐狸所居,豺狼所嗥。我诸戎除翦其荆棘,驱其狐狸豺狼,以为先君不侵不叛之臣,至于今不贰。昔文公与秦伐郑,秦人窃与郑盟而舍戍焉,于是乎有肴之师。晋御其上,戎亢其下,秦师不复,我诸戎实然。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踣之,戎何以不免?自是以来,晋之百役,与我诸戎相继于时,以从执政,犹肴志也,岂敢离逷?令官之师旅,无乃实有所阙,以携诸侯,而罪我诸戎。我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贽币不通,言语不达,何恶之能为?不与于会,亦无瞢焉。”赋《青蝇》而退。
宣子辞焉,使即事于会,成恺悌也。
这篇文章的大意是,春秋时期,晋国执政士匄,找申戎的麻烦,打算收拾申戎,申戎酋长驹支据理力争,终于摆脱险境。转危为安,双方握手言和。
申戎的结局,最终为晋国所融合。
起于宝鸡,终于上海,这就是历史上四个申国的发展轨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郑伯克段于鄢”这个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郑庄公的母亲偏爱小儿子共叔段,逼迫郑庄公把国都封给共叔段,之后又逼着郑庄公给他增加人口,军队,财富等等,郑庄公一直隐忍,直到共叔段公开谋反,郑庄公一击致命。恼怒的对母亲说出了“不至黄泉,勿相见”,这才有了后来黄泉相见的故事。
一般来说,对这一段历史,对郑庄公有两个观点,第一种是说郑庄公确实宅心仁厚,孝顺母亲,关爱弟弟,一直包容他们,直到共叔段自己作死才忍无可忍。第二种是说郑庄公其实是一个阴谋家,他故意对弟弟和母亲的不合理要求采取忍耐态度。就是为了纵容弟弟谋反,以便自己动手时名正言顺。
但是呢,今天我们想跟大家说,以上这两种观点可能都不对,实际上更可能的原因是:郑庄公早期是不得不顺从母亲,之后当条件成熟时,对母亲和弟弟进行了总清算。
武姜的背后
我们先说说庄公早期为什么不得不顺从母亲。
首先,是庄公即位时的年龄,郑庄公是公元前757年出生,公元前743年即位,同年他的母亲武姜要求他把国都封给共叔段,也就是说,郑庄公面对这个棘手问题的时候,只有14岁,就算古人那时候早熟,已经在他爹死之前开始参与政事,恐怕人脉和威望也都基本为0,所以面对母亲武姜的强势以及娘家的影响力,他是不可能不屈服的。
第二,武姜的娘家的影响力有多大呢?她的老爹就是申侯,申侯这个名字是不是有点耳熟?那个联合了犬戎攻灭了西周的申国国君也叫申侯。西周的灭亡虽然因为“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变得充满了故事性,但是如果我们把所有的旁支都拿掉,这个事情的本质就是周幽王废了王后——申侯联合犬戎攻灭西周——申侯联合其它诸侯扶持周平王。而这个申侯,就是武姜她爹。也就是说,武姜的老爹,可是一个刚刚灭掉了西周,还控制着东周小朝廷的大神,面对这样的实力,年幼的郑庄公想不怂也不行啊。
武姜的背后
申国的来龙去脉,一直是各个历史学家考证的热点,有一种说法是,申国就是西戎的其中一支——申戎建立的国家,西周建国之后,和西戎的战争就没停过,在西周国力鼎盛的时候,申戎选择了归顺,受封为申侯,建立申国。但是之后西周国力日渐衰落,申国又开始不服管,跟西周的冲突开始加剧,直到千亩之战大败周军,周王室和申国达成了协议,由周宣王的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周幽王娶了申侯的女儿,申侯进入朝廷掌权达成了合议。所以周王室和申侯的关系一直很微妙,所以才有了后来的烽火戏诸侯故事。
而在灭亡西周建立东周之后,申国就在历史上没有特别多的戏份了,可以猜测,东周的建立是申国国力的顶点,同时,也是衰落的开始,并且衰落的速度还比较快,到郑庄公开始对共叔段动手的公元前722年左右的时候,申国的国力很可能已经不大行了,加上郑庄公自己对国家的掌控已经毫无问题了,所以在郑庄公击败共叔段并杀了他的时候,武姜无能为力,申国也没有帮助共叔段。
除了郑国内部事务之外,郑国能在郑庄公时代成为当时的一个小霸,也和申国有一定的关系,申侯扶持平王建立了东周,自己自然要把持东周朝政,之后郑武公(郑庄公他爹)也娶了申侯的女儿也就是武姜,之后郑武公也被周王室授予了朝廷的大权,这其中除了有郑国国力因素外,申侯也一定推动了此事。这更进一步加速了郑国对外的扩张,也让郑国和周王室的关系越来越差,以至于最后爆发了名震天下的繻葛之战,当然,这些都是另一个精彩的故事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