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比诺尼资料
1671-1751
中文名:阿尔比诺尼·托马索·乔万尼尼
外文名:Albinoni, Tomaso Giovanni
国 籍:意大利
出生地:威尼斯
出生日期:1671
逝世日期:1751
职 业:作曲家
代表作品:三重奏奏鸣曲op.4 & op.6、为一支双簧管而作的协奏曲op.7、为双簧管作的协奏曲等
阿尔比诺尼——意大利作曲家
阿尔比诺尼·托马索·乔万尼尼(Albinoni, Tomaso Giovanni ,1671—1751)意大利作曲家。生于威尼斯,他于另一位作曲家维瓦尔弟是同时代的人。同维瓦尔弟、马尔切洛等人,被后人称为威尼斯乐派的先驱者。
阿尔比诺尼的父亲安东尼奥· 阿尔比诺尼(1634-1709)是威尼斯的一位富有的贵族、造纸商。阿尔比诺尼幼年不仅学习过音乐,还学习过演唱技巧。相对而言,人们对于阿尔比诺尼在作为一位音乐家,在当时究竟居于一种什么样的水平,所知不多。
阿尔比诺尼的创作主要是歌剧,他一生有50多部歌剧,这些歌剧虽然在初期的喜剧发展上颇有贡献,但后来却是令人不可思议的全部被世人遗忘。阿尔比诺尼以小提琴演奏见长,一般人都以为他是器乐作曲家,所以后世更多的把他称为小提琴作曲家。阿尔比诺尼一生创作的器乐曲超过100部,但生前印行的只有9部。
阿尔比诺尼因一曲《柔板》而闻名于世。然而此曲并非他所作,而是出自20世纪一位评论兼音乐家贾佐托(Remo Giazotto)的手笔。假阿尔比诺尼之名,实为贾佐托所作而广为流传的这首《柔板》乐曲明显地取材于阿尔比诺尼本人某首作品的片段。英国伦敦教育学院的专家们将受试儿童分成A、B、C三个组。A组儿童欣赏阿尔比诺尼轻柔优美的《柔板》,B组儿童聆听克尔特林的爵士乐《三位一体》,而C组儿童则什么也不听。此后,三组儿童又都接受了阅读理解、记忆单词、背诵课文和四则运算测试,而测试内容完全是刚刚新学的新知识。最后的结果显示,平均成绩最优的是A组,其次是C组,而最差的则是B组。这是一项背景音乐是否能改善学习能力的测试,从此看出,阿尔比诺尼的这首作品已经深入人心。
又因为阿尔比诺尼的名字字母开头是A,这首作品因此被排在了古典入门小品全集的第一首,人们听了这首曲子很容易把古典音乐构想成包容着无数幻想的极乐世界。著名女高音,现在也是流行歌坛的重量级人物沙拉·布莱曼演唱了一首根据阿尔比诺尼的这首“慢板”填词改编的《随时随地》(Anytime Anywhere),更给予乐曲一种新的诠释。这也让阿尔比诺尼虽然不被人了解,但是家喻户晓。
阿尔比诺尼作品的重要程度,其实不亚于维瓦尔弟。当年,巴赫也曾要求他的弟子认真研究阿尔比诺尼的作品,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就含有阿尔比诺尼的协奏曲风格。人们通常认为巴赫的协奏曲其中大多数原本是他在魏玛供职时(1708-1723)创作的,在这些年头中有几部重要的意大利协奏曲集面世,尤其重要的是阿尔比诺尼和维瓦尔第的作品,巴赫对他们知之甚详。事实上,巴赫对阿尔比诺尼的作品是非常钦羡的,以至他把一些阿尔比诺尼的作品改编成为羽管键琴独奏曲,这样无疑是为了摆脱乐队的拖累而独自演奏它们。
阿尔比诺尼的乐器音乐深受巴赫赞赏,这些作品包括三重奏奏鸣曲op.4 & op.6、为一支双簧管而作的协奏曲op.7、为双簧管作的协奏曲以及一首无伴奏小提琴协奏曲op.9。目前在西欧,阿尔比诺尼的作品已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
他在世的时候,是以歌剧作曲家而出名的;今天,他却以器乐作曲家而闻名,其作品常常被用于演奏或制作唱片。比如,他的《G小调柔板》(Adagio de G mineur)(实际上是一部经后人整理的作品),是巴洛克音乐当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作品之一。《柔板》并非他所作,而是出自20世纪一位评论兼音乐家贾佐托(Remo Giazotto)的手笔。假阿尔比诺尼之名,实为贾佐托所作而广为流传的这首《柔板》乐曲明显地取材于阿尔比诺尼本人某首作品的片段。
1694年,阿尔比诺尼将自己的第1号作品献给奥托波尼红衣主教皮埃特罗(教皇亚历山大八世的侄孙;当时,这位红衣主教是罗马城里一位音乐家们的重要资助人,如他资助了阿肯杰罗·柯雷利)。1700年,阿尔比诺尼以小提琴手的身份受雇于曼图亚公爵费尔纳多·卡洛。在此期间,他把自己的第二号作品献给了公爵。1701年,阿尔比诺尼完成了他的第三号作品,一部无论当时还是今天都相当受欢迎的作品,并把这部作品进献给声名显赫的托斯卡尼公爵费尔蒂南德三世。
1705年,阿尔比诺尼结婚了。他的朋友,同时也是圣-马克大教堂(Basilique Saint-Marc de Venise)的唱诗班指挥的安东尼奥·毕菲,作为阿尔比诺尼的证婚人出席了他的婚礼。除了毕菲,阿尔比诺尼似乎与当时威尼斯其他主要的音乐机构、组织、乐派就没有什么更多的关系了。尽管如此,他还是在早年的时候在意大利的诸多城市里赢得了歌剧作曲家的声望,这些城市包括:威尼斯、热那亚、博罗金纳、曼图亚、乌迪尼、皮亚郴查和那布勒斯。在此期间,阿尔比诺尼创作了大量的器乐作品。1705年之前,他主要创作三重奏奏鸣曲和小提琴协奏曲;1705年至1719年间,他把重心放在了独奏奏鸣曲和双簧管协奏曲上面。
与同时代的其他作曲家不同,阿尔比诺尼似乎没有试图从教堂、宫廷或者贵族寻求职位;这也给了他独立,使得他能够自由自在地进行创作。1722年,巴伐利亚帝选候马克斯米利安二世,邀请阿尔比诺尼执棒他的歌剧音乐会。后来,阿尔比诺尼为这位帝选候谱写了12部协奏曲。
1742年,阿尔比诺尼的小提琴奏鸣曲作品集在法国出版。当时,这部作品是以纪念文献的形式出版的,导致学者们在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认为阿尔比诺尼在1742年或早些时候就已经去世了。然而,实际上阿尔比诺尼当时应该是默默无闻地生活在威尼斯。根据阿尔比诺尼出生的圣-巴尔纳巴教区的记录,托马索·阿尔比诺尼“1751年死于糖尿病,年84岁(这个84岁极有可能也是一个稀里糊涂的错误)。”
阿尔比诺尼创作过大约50部歌剧,其中28部是1723年到1740年间在威尼斯创作的。现在,人们熟悉的则是他的器乐作品,尤其是双簧管协奏曲。
他的器乐作品强烈地吸引了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巴赫以阿尔比诺尼的作品基调为蓝本,创作过不下两部的赋格;巴赫还一直使用阿尔比诺尼的和声低音(la basse chiffrée)来训练自己的学生。
由于德国德累斯顿国立图书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极其严重的破坏,珍藏在那里的阿尔比诺尼的很多作品都遭到毁坏或者失踪了。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对于18世纪20年代中期以后阿尔比诺尼的生平知之不多的原因所在。
阿尔比诺尼最著名的《G小调柔板》,也是由里摩·吉亚佐托根据在德累斯顿图书馆废墟中发现的一部三重奏奏鸣曲残本而整理编写出来的。这部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曾是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同名战役为背景创作的电影《加里波利》中的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