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1 23:29:54首页
高适,字达夫或仲武,是唐朝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的诗一向是以边塞风光而闻名于世,曾经和岑参、王昌龄和王之涣并称为边塞四诗人。
高适像
然而,鱼和熊掌不可兼,历史上许多有才的诗人,尽管写的一手好诗,然而仕途却大多坎坷多磨。而高适虽不至于如何坎坷,却也并是那么不顺利。在高适二十八岁之前,他并没有进入仕途;先后曾居住过长安,后游梁宋。在之后高适开始北游,先后想要投朔方节度副大使信安王禕、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幕府,只不过并不顺利。之后再高适三十二岁时,赶赴长安城进行科举,而后遗憾落第。终于在他四十六岁时,被当时的睢阳太守张九皋所推举,最后后受封为丘尉。
随后在第二年秋时,高适以封丘尉的身份送兵前往青夷军,而在返回途中作出了《使青夷军入居庸》之后的高适又先后担任淮南节度使、太子詹事、彭州刺史、蜀州刺史等官职。从这上面看,高适的为官之路倒是颇为丰富,来来去去变换了不少的官职,然而若是仔细一看的话,尤其是在前期,又大多并不是什么拥有实权的职位。
不过,这也与高适本人的性格有关;才高,但是骨硬。这对于为官者,并不是什么优点。不过也正因为这点,高适才会写出那么多流传于后世的诗词。一首首描写着大漠壮丽的风景,使人沉醉的诗。
高适代表作
高适写的最多的是就是和边塞有关的景物和场景,成就最大的也是边塞诗。比如《燕歌行》,这首诗是高适看到一个从塞外归来的人写的《燕歌行》,一时有感,想起自己在边塞守城的情况,于是就写了一首《燕歌行》来应和。
高适图片
诗歌很短,却浓缩了战争的全过程,最开始写的是战况,后来写战败的原因,最后写将士被敌方包围,双方战斗的结局。这不仅代表高适创造的最高峰,也是整个唐朝边塞诗的最高峰。
高适偏爱边塞诗,其他类型的诗歌也很有代表性。比如《别董大》,这首诗是中学时代必学的诗歌,前两句采用白描手法描写眼前之景,大雪纷纷,黄云漫天,景色很悲凉。任谁在那样的景色面前,心里都会很落寞,是高适却话锋一转,告慰友人,前去的路上一定会遇到知己,你的大名谁人不知啊,肯定有欣赏你的人,不要觉得孤单。
高适还有反映民间疾苦的诗,他最大的心愿就是为国家效力,能为百姓做实事,对百姓的困苦生活表示深深的同情,如《东平路中遇大水》;高适想为国家做事,但是不愿受官场的潜规则所束缚,痛恨统治者和为官者的不为百姓着想,如《古歌行》等;还有为数不多的咏怀诗,如《别韦参军》等,表达心中的理想难以实现,抒发对现实的不满。
总的说来,高适的题材很广,包含的内容很丰富,是一个很有思想和很有抱负的诗人。
除夜高适
除夜就是中国传统的节日除夕,除夕是每年一家人团圆的日子,那天家里会做很多好吃的东西,一起吃着晚餐,聊着天,辞别旧的一年,迎接新的一年。
除夜配图
高适写除夜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日子里,但是他却没有和家人在一起,而是独自离家在外,没有亲人在身边,想到往年这一天和家人团聚的欢乐时光心里不免感慨万千。
《除夜》这首诗写的是高适一个人在外,居住的地方是一个小旅馆,旅馆的条件很简陋,连亮着的灯光都冒着寒气,晚上的时光很漫长,他很早就躺在床上睡觉,可是睡了很久都没有睡着,这里不是他的家乡,他只是客居在此,此刻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乡是怎样的呢?家人都团聚,唯独少我一人,家人应该都在思念我吧。今天一过又是新的一年,人又老了一岁,双鬓的白头发又添了不少。
这首诗刚开始读上去给人的感觉平淡无奇,读完这后会被诗人的情感带进市里面,这种很强的代入感就是诗人最厉害之处。
旅馆是个很平常的地方,百分之九十的人都住过旅馆,旅馆这个景,一下就让人想起住旅馆的经历。高适第一句的后半段一个问句,就如同一个互动,是和读者的互动,读者也跟着诗人在心里问无眠的原因。第二句就是答案,原来今天是除夕夜,诗人不说自己想家人,反而说家人在想他,家人舍不得自己,其实是自己舍不得家人,想念家人。第二句的后半段是诗人的感叹,又是一年了,又老了一年。《除夜》看似简单,其实很有感染力。
燕歌行 高适朗诵
《燕歌行》诗朗诵伴有凄凉悲壮的调子,朗诵者是黎明曙光,此人的真实姓名不为人们熟悉,博客的名称是黎明曙光H,是中国黑龙江哈尔滨电力科技研究院一位搞科研的男士,毕业于东北电力大学,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高考的第一批大学生,可见当时学习优异。
燕歌行
他学习的是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是属于理工科类,只喜欢和同道中人交流,在其他人眼中看来,是属于不合群的一类人。黎明曙光很有才能,他的才能不一定被周围人欣赏,造就了他孤芳自赏的性格,他不喜欢妄自菲薄,因为他相信自己是优秀的,自己非常喜欢现在的自己。
《燕歌行》是高适的代表作品,写的不是诗人在边塞作战的情景,而是诗人看见他人所写的《燕歌行》,有所感悟,于是自己也写了一首同名的诗。
高适写诗不喜欢用华丽的辞藻来修饰,喜欢用白描的手法来写情景和故事,全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写的是战争在即,皇帝给出行的汉军将领丰厚赏赐,以示皇恩浩荡。汉家军队高调地前往战场,而敌人那边却在积极地准备,找机会攻击汉军。第二部分写的是敌军杀来,汉军陷入危机,敌军来势很猛,汉军士兵败得很惨,将领些却在欣赏歌舞。敌我双方的对比说明败局已经成定局。第三部分写的是士兵的悲苦,士兵的家人们再也见不到亲人。第四部分是兵败后的惨不忍睹,士兵拼劲最后的力气,还是战死沙场。
别董大 高适
高适的《别董大》这首诗是用来赠别友人的。一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被大家多次在送别会上,以表达对友人美好的祝福。
《别董大》配图
《别董大》其实一共有两首,除了这首大家耳熟能详的,另一首是“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这两首诗是高适用来送别自己的朋友董庭兰的,董庭兰是一名琴师,但是他擅长的七弦琴却并不被人们接纳,属于不入流的乐器,当时的主流音乐是胡乐,所以无法在长安立足的董庭兰只能离开另谋生计,两人在睢阳相遇,有了短暂的相聚,因为董庭兰只是路过这里,之后还要离开继续赶路,所以高适做了这一首诗赠他。
从第二首诗可以看得出来,高适当时的情况也不是很好,诗中写道自己已经离开京师十年多了,现在就简单的一顿酒钱都付不起了。但是第一首诗却给人一种天下之大任君闯的豪迈感。
高适将自己对生活的希望和对友人的美好祝福蕴含在第一首之中,前两句借眼前之景尽书离别之不舍,感情真挚,内心阔达;后两句则是对朋友的安慰,不要担心此行遇不见知己,天下怎么会没有人不认识你董庭兰的!这句话说得多么的慷慨激昂,让离行的朋友内心瞬间充满了希望。激励朋友用于奋斗,闯出自己的一片天。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用这两句诗作为临别赠言的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