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6 12:05:36首页
国保第31弹继续开讲。今天我们要讲一个传世艺术家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1475-1564)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大师,在西方有着崇高的地位,家喻户晓。古代东方并非没有雕塑大师,只是因为,雕塑当时被誉为工匠之流的东西,跟现在农民工差不多,所以文人骚客或官修史书皆不屑于提到。但是,在中国雕塑史上,有一个可以与米开朗基罗比肩的艺术大师,他与吴道子是同一个老师,画技不输吴道子,后来弃画从事雕塑,成为唐代“塑圣”,与吴道子齐名,他就是杨惠之
在史书的文献记载上,对于杨惠之的记载只能用“悲惨”这两个字形容。到现在,也没人知道他的生辰忌日。 好在《历代名画补遗》中提到了杨惠之的线索,原来是他是吴道子的同门师兄弟,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老师,叫做 张僧繇
没有听说过这个人没关系,你一定听说过“画龙点睛”这个成语,这个成语就是从张僧繇而来。 张僧繇非常善于画龙、鹰、花卉等,尤其画龙在当时为一绝。
据《历代名画记?卷七》记载:有一次,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每条龙画得非常传神,好像随时都可以飞起来,许多香客和游人纷纷前来观看,都赞不绝口。
但是,看的人多了,自然找茬的人就来了,有人就说:“你龙虽然画得很好,但是他们都没眼睛,有本事你把眼睛画上啊!”张僧繇露出了一丝得意的微笑,说:“不是我不画眼睛,我是怕我画完眼睛,龙就飞走了!”“哈哈哈哈,你TM是在逗我们么?”听了张僧繇的话,围观群众不由得大笑起来。
张僧繇没有理会众人的反应,但是这些群众不依不饶,要让吹破牛皮的张僧繇付出代价。张僧繇无奈摇了摇头,拿起画笔,一笔一画地画上了两条龙的眼睛。见证奇迹时刻!他刚刚画完不久,只见雷鸣电闪,风雨交加,两条巨龙穿壁凌空而起,腾云驾雾地朝天空飞去。那种声势让围观的民众看得目瞪口呆,而没有画眼睛的那两条龙仍然留在墙壁上。
这个故事虽有夸张成分,但并不妨碍张僧繇成为中国画坛上鼻祖式的人物。
张僧繇身处南朝,苏州人。他一生苦学,据《续画品录》记载,他“手不释笔,俾夜作昼,未栾倦怠,数纪之内,无须臾之闲。”张僧繇对于道、释、人物、龙、马等无一不工,多作卷轴画和壁画。他与顾恺之、陆探微以及唐代的吴道子并称为“画中四圣”后来,他招了两个徒弟,一个是吴道子,另一个,便是杨惠之。
吴道子自不必说,画风自然遗传了师父的衣钵,他后来的成就也远远超过了自己的师父。
不到20岁的吴道子就已“穷丹青之妙”,成为当时的“画坛一哥”。当时唐玄宗也看上吴道子的才华,把他立即召入自己的宫中,让他专门给皇家画画。也就是说,吴道子以后所有的画都是职务作品了,没有皇帝的允许,他是不能随便给别人画画了。
吴道子的山水画气势磅礴,无人能出其右。
有一天,唐玄宗突然想起嘉陵江山水的美景,于是给了吴道子几个月带薪假期,让他去漫游嘉陵江去写生。可以吴道子一到四川,便被美景给迷住了,一路上好山好水,他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使他得到了不少感受。
经过数月之后,吴道子重返回长安。当玄宗皇帝向他要画时,他却两手空空,玄宗诧异地问:“爱卿去四川为生作画,怎么赤手空探而回?”吴道子见问,并不惊慌,遂直截了当地说:“臣无粉本,均记在心。”玄宗大怒道:“数月的感怀,凭心何能记全?” 于是就命他在大同殿内数丈长的粉壁上,画出全部嘉陵江三百里山水来,时间只限三个月。如果画不出来,定要问罪。吴道子奉了旨意不敢怠慢,立即和好浓墨,配好颜料,当人就在大同殿内绘画起来。经过他的神笔挥舞,结果不到一天的时问,嘉陵江三百里的绚丽风光.全部展现在大同殿上。 玄宗一见大喜道:“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子一日之迹(在此之前,名画家李思训,也曾在大同殿以数月之功,画过嘉陵江水),你真是活神仙!”
吴道子不但擅长画山水美景,也擅长画人物。他画的人物都栩栩如生。尤其是佛教画,成就很高。据记载,他曾应道观、佛寺请求,在东、西两京寺观作壁画四百余间,而且“人相诡状,无一同者”。
吴道子代表作《天王送子图》
据成书于北宋的《东观余论》记载,吴道子曾在景云寺的墙壁上画《地狱变相》,“了无刀林、沸镬、牛头、阿房之像,而变状阴惨,使观者腋汗毛耸,不寒而慄。”景云寺的老僧玄纵说:吴道子画成《地狱变相》图之后,人们都到寺里观看。而所有京城的屠夫看过后吓得都改行了,害怕因下生犯罪下地狱。并从此立下“修善”之心,不再吃荤腥,导致当时京城肉都买不到了。他的画作居然影响了当时的菜市场,真可谓是“画佛显圣”。
《地狱变相》图(局部)
而同出师门的杨惠之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当年一纸诏书,杨惠之与吴道子一同下跪,听旨。尘埃落定,吴道子被宣进宫,任翰林供奉。看见吴道子名气一天比一天大,杨惠之羞愧难当。于是他燃起火炉,将包好的笔墨纸砚扔进火中,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扔掉画笔、改行雕塑!
目的只有一个,我杨惠之混的绝对不能比吴道子要差!
杨惠之的绘画功底给他的雕塑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然,杨惠之从事的并不是“石雕”与“木雕”艺术,而是选择了他最为喜欢的“泥塑”艺术。而且,对雕塑进行彩塑,则把他的绘画技术发挥到了极致。凭借这两项绝技,他有了与吴道子齐名的资本——塑圣。
《唐语林》亦记载:“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
据传,杨惠之的雕塑作品的活像“雕塑一个人的灵魂”。比如他的泥塑作品 “怒目金刚”,便出自一个屠夫。在一个赌坊门口东市的屠夫,满身黑气朝着赌坊内破口大骂,一场游戏,输掉了妻子日缝夜补,攒下的给儿子看病的钱。
怒目金刚(非杨惠之作品,仅为配图使用)
杨惠之便记住了屠夫当时怒目圆睁的表情。然后取出那把锋利的刀,像从一个真人的皮肉之中,将他那时定住的灵魂从身体中雕刻出来。 杨惠之是唐代第一个把写实风格引入雕塑艺术的人, 他的泥塑作品能较好地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与神情特点, 这在当时被认为合乎相术, 时人称为“古今绝技”。
这个绝技便是,他善于捕捉普通人精神风貌的一瞬间, 把它加以典型化的夸张, 然后集中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去。 以陕西凤翔天柱寺维摩泥塑像为例, 杨惠之将维摩像塑成了一个外貌瘦削而有神、谈笑风生、旁若无人的老人形象, 且对形象的塑造是形神毕露。这个塑像连苏轼看了都赞不绝口,立诗为证:“今观古塑维摩像,病骨磊嵬如枯龟。乃知至人外生死, 此身变化浮云随… …此叟神完中有恃, 谈笑可却千熊罴”。
这是看完雕塑后的心灵感受。杨惠之在对形象的形体及精神风貌的塑造上,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五代名画补遗》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
唐朝有个著名演员留杯亭,他找到了杨惠之,想让他帮忙给自己塑个像。 杨惠之抬眼看了看留杯亭,仔细打量着他的全身,然后又低下头说:“你可以走了,3天过来取像。”留杯亭不解:“难道您不需要我在这摆个POSE,依照这个给我塑像么?”杨惠之呵呵了一声,头也没抬地说:“已经在我脑子里了。”留杯亭带着满脸疑惑离开,杨惠之看了一下他的背影。 3天后,杨惠之把这个塑像面向墙壁摆在街道上,群众看了后背便辨认出来是留杯亭。
杨惠之不但泥塑的技艺神巧, 而且是位多产的雕塑巨匠, 他创作的雕像在数量、质量及种类等方面都是惊人的。 另外大家在寺庙中常见的千手观音,开创鼻祖便是杨惠之。
杨惠之塑 千手观音
黄巢起义,将长安洛阳一带庙宇焚毁几尽,独对存有杨惠之手塑神像者“惜其神妙,率不残没”。
可惜的是,泥塑作品不像石刻木雕那样容易保存,杨惠之的作品几乎已经绝迹。但是,令人惊喜的是,1918年顾颉刚到一个小镇访友,竟然发现了杨惠之的作品——保圣寺罗汉塑像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甪直镇保圣寺
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推荐指数:★★★★
说到这个保圣寺能有杨惠之的真迹,还有一个故事。杨惠之壮年时结束在外周游,回到苏州,为昆山慧聚寺塑造佛像。当时杨惠之的到来轰动了整个姑苏城,慕名而来的粉丝围堵了整个街道。在昆山慧聚寺天王殿诸神像还没有完工的时候,一河之隔的吴县甫里镇(甪直镇)上的保圣寺的住持冷月大师,就多次摆渡过河,前来邀请杨惠之为保圣寺雕塑一堂罗汉像。当冷月是个吃荤的和尚,杨惠之就以让他“戒荤”为寺重塑为交换条件,答应重塑罗汉像。
1922年顾颉刚重游保圣寺,见保圣寺大殿因多年失修,屋顶漏水,这几尊泥塑古罗汉像已被雨水泡坏,他心里十分着急,没想到这个千年珍品竟然遭遇如此境遇。于是他立刻写了《记杨惠之塑像,为一千年的美术品呼救》一文,在《努力周报》发表。可以处于战火中的中国,人们温饱尚且无法解决,更别说保护小镇里几尊塑像了。
保圣寺塑壁罗汉
今天我们还能看到这尊塑像,要感谢日本人。 日本东京大学美术史教授大村西崖读了顾颉刚写的关于杨惠之塑像的一系列文章,专程到甪直保圣寺调查杨惠之塑像,大为惊叹。回国后,在1926年出版了《吴郡奇迹塑壁残影》一书。此书引起中国文化界名人们的重视。
保圣寺降龙、达摩两罗汉
1929年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教育部副部长马叙伦等专程到甪直保圣寺调查罗汉塑像,并组成“唐塑罗汉保存会”
至于这几尊塑像的价值,1988年著名画家吴冠中根据保圣寺罗汉塑像创作《罗汉居》,卖了1840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