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1 21:33:22首页
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吴国大军深入楚境,击败楚军主力于柏举(今湖北麻城东北,一说今汉川北),进而攻破楚都郢(今荆沙北)的远程进攻战。自周敬王五年吴王阖闾即位后.吴、楚争夺江淮霸权的斗争,转入吴国掌握战略主动的新阶段。鉴于楚国虽然内政腐败,但地广兵多,阖闾在行人伍子胥、太宰伯嚭、将军孙武等人辅佐下,采取分师轮番扰楚,“亟肄以罷(疲)之,多方以误之”(《左传·昭公三十年》)的方略,在大别山以东的楚国东境频频出击,使楚军疲于奔命达六年之久,战斗力大为削弱;又因吴军忽南忽北的小规模攻击,给楚国造成吴不会大举攻楚的错觉,也难于判定吴军的进攻方向,为尔后吴大军袭楚创造了条件。
周敬王十三年,蔡(今河南新蔡)、唐(今湖北随州西北)两国之君,为报受楚勒索和被拘三年之仇,背叛楚国,与晋、吴结盟,使楚北侧失去屏障。次年春,应蔡国之请,以晋为首的18国诸侯在召陵(今河南郾城东)盟会,共谋伐楚。四月,晋又支使蔡国出兵攻灭楚之附庸国沈。楚乃于当年秋发兵围攻蔡国。吴国君臣认为倾全力攻楚的良机已至,决定以救蔡为名,经淮道秘密绕过大别山脉,从楚守备薄弱的东北部突入楚境,对楚实施出其不意的打击。
是年冬,吴王阖闾亲率其弟夫概并伍子胥、伯嚭、孙武等,出动全国之兵,乘船溯淮水西进。至战略要地州来(今安徽凤台),舍舟于淮汭(淮水弯曲处),登陆前进。以蔡、唐军为先导,以3500精锐步卒为前锋,穿过楚北部的大隧、直辕、冥阨三关险隘(均在今河南信阳南,河南、湖北两省交界处),直趋汉水,深入楚腹地,达成对楚的战略奇袭。楚不料吴军作此迂回奔袭,急派令尹子常、左司马沈尹戌、武城大夫黑及大夫史皇等仓促率军赶至汉水西岸布防,阻止吴军渡汉水攻楚都城。
当吴、楚两军夹汉水对峙时,沈尹戌鉴于分散楚地的兵力尚未集结,易被吴军各个击破,终难阻遏吴军突破汉水防御;又针对吴军孤军深入,不占地利的弱点,主张充分发挥楚国兵员众多的优势,变被动为主动:由令尹子常凭借汉水之障与吴军周旋,正面牵制吴军,自己去方城(起自今河南叶县西南,沿东南走向至泌阳东北的一条长城)调集楚用以对付中原的兵力,迂回至吴军侧后,毁坏吴军舟船,阻塞三关,断其归路,尔后与子常军实施前后夹击,歼灭吴军。值沈尹戌赶赴方城调兵之际,武城大夫黑认为楚军不宜持久,主张速战。大夫史皇亦迎合子常贪功之心,怂恿其速战。子常听信二大夫之言,又错误估计战场形势,以为凭实力可击败吴军,乃改变与沈尹戌商定的夹击吴军计划,不待沈尹戌军到达,擅自率军渡过汉水攻吴军。这一轻率行动,既使楚军失去暂可依恃的水障,又陷入背水作战的不利境地。
吴君臣得知楚军夹击之谋,及见子常军渡河来攻,为避免腹背受敌,且图扬长避短,抑制楚军战车多,利于平原作战的特点,发挥吴军步兵强,灵活机动,长于丘陵、山地作战的优势,乃因势利导,改变原定在江、汉腹地与楚军决战的计划,由汉水东岸后退,调动楚军于不利地形,寻机决战制胜。子常错误认为吴军畏楚而退,紧追不舍,企图速胜。在小别(山名,当是今湖北黄冈地区大崎山)至大别(今湖北境大别山脉)间,连续三战,楚军受挫,锐气大减。子常方知非但不能速胜吴军,且有被吴军击败的危险,意欲弃军逃命,受到史皇指责,只得勉强继续作战。
吴军调动楚军,使其疲惫,挫其锐气的目的已达,乃停止后退,于十一月十八日在柏举与楚军对阵。阖闾弟夫概深知令尹子常不得人心,部众士气低落,认为先发制人,击溃子常军,尔后以大军继之,必败楚军。阖闾虑及胜败在此一举,务求万全无虞之策,不同意夫概意见。夫概见机而行,率自己所属5000人猛攻子常部。子常军一触即溃,楚军大乱。阖闾见夫概突击成功,当机立断,发起全面攻击。子常惊惶失措,弃军逃奔郑国,史皇及其部属战死,楚军大败。
丧失主帅的楚军残部纷纷向西溃逃,吴军乘胜追击,不给楚军以重整旗鼓之机。至清发水(今湖北安陆境涢水)追上楚军,阖闾欲立即展开攻击,迫楚军于背水作战的死地。夫概认为:困兽犹斗,楚军自知不能幸免而拚死一战,就可能击败吴军;若让楚军有幸免之望而渡河,就会失去斗志,乘其半渡而击,必获大胜。果然,楚军见吴军追至而未进攻,急于求生,争相渡河。待其半渡之时,阖闾挥军攻击,又歼楚军一部。吴军加快追击,竟使楚军在溃逃中虽炊熟而不得食。追至雍澨(今京山西南),与由息(今河南息县西南)回援的沈尹戌军相遇。沈尹戌率军奋力拚杀,使吴军一度受挫,但沈尹戌伤重身亡,楚军失去指挥,惨败溃逃。此后,吴军又连续五战击败楚军,于十一月二十八日攻入楚都郢城。楚昭王出动象队,燧象惊退吴军,方得脱逃,奔往随国(今随州)。
吴军既占楚都,未能安抚楚国民众,反因军纪松懈,引起楚人仇恨,难于在楚坚持。当楚王出逃之时,楚大夫申包胥赶赴秦国求救。次年,秦大夫子蒲、子虎率兵车500乘配合楚军作战,屡败吴军。此时,越国乘吴国内空虚发兵进袭吴都,夫概又企图夺取王位,吴王阖闾被迫于当年九月撤离楚地,引兵东归。楚虽复国,但元气大伤,一蹶不振。吴国霸业则因破楚入郢而趋向鼎盛。
新兴的吴国得以击破兵众地广的楚国,在战略谋划上,吴以疲楚、误楚之策,求得攻楚无备的战略主动;楚则始终未能摆脱受制于吴的困境。在作战指导上,吴军高度灵活机动,处处因敌用兵,以千里跃进、深远追击的大纵深进攻战法而制胜;楚军虽有一时良策,终因主帅盲目进攻而惨败。此战前后达十个多月,战场幅员广,出动车兵、步兵和舟师,包含具有同一作战目的、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割裂的若干战斗,以其鲜明的战役特征而载入史册。 (张丽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