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1 21:36:47首页
电视剧《武媚娘传奇》正在热播,如果将焦点从“切胸”挪到“历史真相”,还可以发现更多有趣的问题。剧集播出近半,仔细看下来,颇多地方还是可以看出历史的痕迹,比如称皇帝为“大家”、羚羊角破金刚石等,但正因似是而非,才让人真假莫辨。
“武媚娘”本是当时流行歌曲名
剧中第17集,武则天以极为霸道的方式,破解了北漠院士出的“找出这片菊花中最美的一朵”的题后,又骑着马、口衔那朵菊花让唐太宗射了下来,太宗很开心,于是赐名“媚娘”。
“武则天”之称,是根据尊号“则天大圣皇帝”以及去帝号后的“则天大圣皇后”而来的,后人据此才有了“武则天”这个称呼(不要问为什么不叫武大圣),“四库全书”中只有如《山堂肆考》、《蜀中广记》等明代以后的文献中才有此叫法。而另一个大家熟知的名字是武曌,是武则天临朝称制后自己取的。曌字是女皇陛下自己造的,其他还有埊等,一共12个。
那么在武曌之前,女皇陛下就是以“武媚娘”为名吗?两唐书中说的是,“既见帝,赐号武媚”。所以说,太宗给武才人的名号是武媚,至于“武媚娘”则是当时的流行歌曲,如《乐府诗集》中有陈后主所作的《舞媚娘三首》,又如隋开皇(581-600)末年,太子杨勇宴会上,左庶子唐令则就唱了《武媚娘》。这首歌曲可能有些荤,所以被太子洗马李纲骂为“淫声”。但是老百姓就爱这些朴素直白的呐喊,所以唐高宗永徽年间(650-655)民间都在唱《武媚娘》神曲,似乎应了武媚之名,不久高宗就立已经是昭仪的武媚为皇后。
在武则天被赐号武媚之前,肯定还有其他称呼,也就是原名,因为她有个姐妹叫做武顺,所以她爹不可能不给她起名字,但现在已经很难考证了。有学者根据当时对武则天的避讳原则,认为所讳“华”字可能是她的本名,或名字中的一个字。但如此同样有悖避讳原则,因为她爷爷叫武华。
称皇帝为“大家”合适吗?
剧中宦官或嫔妃有时候会称唐太宗为“大家”,这是符合当时情况的。大家一词最早是指卿大夫之家,后来民间用于仆从对主人的称呼,渐而宫廷中也沿用了民间的叫法,但多为皇帝身边的亲近侍从或嫔妃所用,一般大臣这么叫就有点傲娇了。其实,在汉代就已经用“大家”来称呼皇帝了,如蔡邕《独断》中就有“天子自谓曰行在所……亲近侍从官称曰‘大家’”。
在唐代,对于皇帝的日常口语称呼,正式的一般叫陛下、圣上,亲切随意点的叫大家、官家、圣人(宋代也是如此)。另外也有“主上”之称,但多是与第三人的对话中采用。至于皇上,只是书面用语,在唐代没人当面这么叫。
民间俚俗称呼渗透到皇家宫廷除了“大家”“官家”外,还有很多。亲属之间,皇子见了皇帝严肃点的一般会叫“父亲”、“大人”。在唐代,“大人”作为当面的口头称呼语,只可以用来称呼父母,个别情况可以用来叫直系血亲尊长,但是绝不能用于称呼官员。如果表示亲昵,扮演“皇家也是有血有肉,像普通家庭一样亲切温馨”的场景,就可以称呼皇帝爸爸为“耶耶”、“阿耶”,或者“哥哥”,就像玄宗管他爸睿宗叫“四哥”,太宗给儿子高宗信末署名自称“哥哥”,但是“哥哥”同时也可以用于称呼兄长。至于“父皇”、“母后”这两个词在唐代,从未作为称呼语出现过。
皇子见了母亲就比较简单,直接叫“母亲”或者由“娘”衍生出的“阿娘”、“娘娘”。皇子自称的时候,可以称“臣”或者“儿”,千万别合起来称“儿臣”,没这么用过,要不回话时就干脆说名字,“太子谋反,世民杀了”、“韦后谋反,隆基杀了”之类的。
皇帝、太子、诸王平时说话也不像想象中那样,随时把“朕”、“孤王”、“寡人”什么的往身上招呼,非正式场合常用的和普通人一样,自称“我”、“吾”。“你”在当时也可以用了,所以剧中郑子章给宫人罗玉珊信中有“你说怀吾骨血”,可能编剧真做了功课,也可能瞎胡搞给碰上了。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奴婢、下属见到诸王时,一般会叫“大王”,“大”的发音还就是“戴”。另外,剧中高宗李治小名稚奴,可能让观众感觉到了不适,但当时确实如此。“奴”、“阿奴”系列,在隋唐,男女上下尊卑都可以用来作为自称,也可以应用到各个阶层人士的小名、闺名中,表示怜爱,当然也可以用来骂人。
为什么武媚娘半夜溜到承庆殿不可能?
电视剧第二集武则天半夜溜到承庆殿,戴上长孙皇后生前跳舞的面具,和李世民来了场转角遇到爱,但这在当时是很难实现的。因当时实行严格的宵禁制度,入夜后不得随便外出。
贞观十年以前,由金吾卫(大概兼有北京市警备司令部、卫戍部队和公安武警系统,甚至城管的部分职能)扯着脖子接力传声,提示宵禁的开始和结束。后来有人觉得这种人肉闹钟太不方便了,于是提出用街鼓代替,于是在贞观十年后,我们能看到除去上元节三天外,每天早晚都能听到三百声(也有说三千声)夜禁或报晓鼓。
按照唐律规定,犯夜禁者,要鞭挞二十。所以杜甫有一次和左金吾卫大将军李嗣业喝酒刷夜时说:“喝醉了以后如果回去晚了,就怕碰上你们这些城管。”老杜的玩笑虽然很冷,不过却真实反映当时金吾卫对宫内外的警备和巡查是比较严格的。但对于因公事、吉时、凶事以及看病,可以根据文书出入,另外夜禁也只是针对街道而言,坊、市门关了后,你还是可以继续外出的。而对于宫殿内的宵禁则更为严格,处罚也更重,要杖八十,甚至有杖杀的例子。
另外宫内各殿门都有守卫,除太极殿上閤门外,平时都门禁,入殿要检查门籍,对无籍擅入者要判有期徒刑两年半,如果带了器械,问题就更严重了。门籍的取得要经过不少手续,而且只是当日有效。武媚娘当时是才人,可能应该居住在掖庭宫,首先出掖庭宫门可能要经历几道门卡,到了承庆殿门又要刷卡,而且犯了夜禁,当时就会被拿下。但是犯了夜禁和擅入,应该不是死罪,唐太宗说她这是死罪,指的应该是她顺走了文德皇后的面具。唐律规定,偷盗皇家器物是“十恶”中的“大不敬”,是要杀头的大罪。
武媚娘能看到线装书吗?
《武媚娘传奇》还在拍摄时,片方曝光了一张武媚娘看书的剧照,就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当时,唐史学者于赓哲发微博说:“武则天看上线装书啦,这片子有历史顾问吗?”网友对此表示,“教授一眼就看到了书,我们一般都只看范冰冰的。”先不管这些,有意思的是片方的回应。据《扬子晚报》报道,范冰冰经纪人穆晓光接受采访时说,据片方了解,线装书在汉代、唐代就已经有了。
有人说清兵入关为中国影视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和此剧组简直没法比,人家拍剧之余做做考据,一下子将线装书起源推前了好多年。
真正以羚羊角破金刚石的是谁?
剧中武媚娘在大朝会上以羚羊角破天独国师冒充圣遗物的金刚石(应为天竺,当今特有的影视剧避讳法,可以联系《大汉天子》、《风中奇缘》、《一步之遥》等剧),这个事还真有,发生在唐代,不过不是武媚娘干的,而是当时著名的反佛打假斗士太史令傅奕做的。当时有一印度和尚持一金刚石冒充佛齿,坚不可摧,引得无数人前往膜拜。傅奕当时卧病在床,就对他的儿子说:我听说这世上有种东西叫金刚石,坚硬无比,无物能摧,只有羚羊角可以破它,你可前往一试。他的儿子就带上羚羊角去看这个佛齿。见了之后,就拿出羚羊角一击打碎了佛齿。(《旧唐书·傅奕传》)
羚羊角破金刚石,从硬度上讲,不可能,但也有说法是如果使用沉重的大羚羊角砸金刚石,也是有可能碎掉的,因为金刚石虽然硬度最高,但是刚度相对较低,遇到猛烈撞击也会碎掉。但像武媚娘这样十指纤纤,举重若轻地一抹,除了怀疑未来女皇内功深湛外,无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