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私服发布网_新开传奇网站_最新最全单职业传奇私服平台_www.sf999.Com

历史上的今天7月16日 罗马教皇英诺森三世逝世

2018-01-11 21:34:02首页

    •   1216年07月16日 罗马教皇英诺森三世逝世

        在798年前的今天,1216年7月16日 (农历六月三十),罗马教皇英诺森三世逝世。

        英诺森三世 Innocent Ⅲ(约1161年—1216年7月16日),罗马教皇(1198年1月8日—1216年7月16日在位)。

        教皇是太阳,世俗国王是月亮;国王如不能诚心侍奉基督的代理人,就不能正确地治理他的国家;国王拥有肉体上的权利,祭司拥有精神上的权利,由于精神统治着肉体,教皇也应高于国王——英诺森三世

        自从8世纪矮子丕平送给教皇一个国家之后,这个教皇国便成为欧洲制衡力量的其中一环。到了耶稣诞生后第1000年之际,教皇国的权势和影响渐入高峰期,格列高里七世进行了一系列提升教皇地位的努力,并曾逼得德皇亨利四世跪在雪地里三天三夜;乌尔邦二世凭他的三寸不烂之舌挑起了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在这个疯狂的年代里成了整个西欧的精神核心。但将这一切带入登峰造极的,则是号称“万皇之皇”的英诺森三世。

        英诺森三世原名赛尼·洛泰尔,出生于有德意志血统的罗马贵族世家,曾学过神学和教会法,写过著作《论人的贫苦条件》,后来凭着他的叔叔——教皇克莱门特三世的关系成为教廷高级人员。38岁时终于当选为罗马精神世界的最高领袖。他称自己是介于神和人之间的存在,位于神之下,人之上,扮演着神人之间沟通的角色。他说:“教皇是太阳,世俗国王是月亮。”、“国王如不能诚心侍奉基督的代理人,就不能正确地治理他的国家。”、“国王拥有肉体上的权利,祭司拥有精神上的权利,由于精神统治着肉体,教皇也应高于国王。”

        这些言论是英诺森三世向世俗王者开战的檄文,但他并非因此而成为世界历史上最有影响的统治者,类似的言论实际上在他之前已存在过。他被列入本榜之中主要是由于他因此付出的雷厉风行的行动。

        英诺森三世首先在教皇国之内推行中央集权,他利用罗马城和教皇国内的贵族王公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来自德意志的威胁,使他们服从了自己的权威。他调整扩大了教皇的宫廷机构,向各地派遣枢机主教以监督各地教会(在此之前,一直由各地大主教兼任教皇使节的监督职能)。各地主教又必须监督其属下的教区和修院,随时撤换不称职者,使西欧的教会系统形成了一个严密的体系在教皇的掌控之下。1199年,英诺森三世第一次向整个西欧的教会征税,这个制度后来固定了下来,成为压在人民头上的“十一税”。教皇的腰包鼓了,说话行事也更有底气了。

        英诺森三世对基督教最大的贡献在于1215年的“第四次拉特兰宗教会议”。这是继君士坦丁时代尼西亚会议以来最重要的宗教会议之一,对一个虔诚的基督徒所应遵守的规范作了许多解释,其中最重要的是规定了七项基督教圣礼,包括洗礼、成年坚礼、婚礼、弥撒、忏悔、神职叙任礼和临终涂圣油礼。每个教徒每年至少应向神父忏悔一次,做弥撒一次。

        像他的前辈一样,英诺森三世也积极介入德意志事务,作为一个手中没有军队的政客,他的武器除了开除敌手的教籍之外,更重要的是利用外交手腕,拉拢一方打击另一方,自己坐收渔翁之利。

        英诺森三世初登大位之时,正赶上德意志的霍亨斯陶芬家族和韦尔夫家族激烈争夺王位之际,由于霍亨斯陶芬家族在南意大利拥有领地,出于阻止南意大利同德意志统一在同一君主之下的目的,英诺森三世支持了韦尔夫家族。在这场长达12年的战争中,真正的大赢家是这位幕后的教皇,他利用双方的许诺,夺取了斯波莱托、安科纳等地,使教皇国北达波河下游,南抵那不勒斯边境,可谓盛极一时

        但当英诺森支持的韦尔夫家族的奥托四世登上皇位之后,新皇帝立即翻脸,不承认教皇在战争中获得的好处,甚至准备兵戎相见。于是,英诺森抬出了霍亨斯陶芬家族的孤儿、已被他收为教子的腓特烈(后称皇帝腓特烈二世),并让其与法国国王腓力二世结盟,终于在布汶战役中歼灭了背信弃义的奥托四世。腓特烈二世在向教皇许诺放弃西西里王位和进行十字军东征之后,在英诺森的支持下登上了皇帝宝座。

        与此同时,英格兰国王约翰(即无地王)在多件事情上明目张胆地违抗教皇,特别是在坎特伯雷大主教的任命权上冲突激烈。于是,教皇在1207年将无地王开除了教籍,还将英格兰排除出基督教区长达6年之久。英诺森还准备支持法王腓力二世进攻英格兰,无地王终于被迫屈服,接受了教皇的大主教人选,并向教皇称臣纳贡。

        英诺森三世奠定的西欧政治格局早已被历史的后浪所淹没了,但他开创的对异教徒的迫害政策及由此形成的传统则长久地在历史上发挥影响。在仁慈的上帝的旗帜下,英诺森三世干尽了不仁慈的勾当。最典型的是他对法国南部的“清洁派”(也称阿比尔派)的迫害。清洁派是信奉善恶二元论的基督教苦行派,当他们被定性为异端之后,就遭到了灭顶之灾。教皇组织的圣战军团攻克了清洁派的中心贝济耶城,随即展开了大屠杀,有两万多人遭到杀害。在米内尔瓦,100多位清洁派领袖被烧死在火刑台上。

        在英诺森三世死后不久,他的侄子、继任教皇的格列高里九世就创办了宗教裁判所,并宣称迫害异教徒是教廷的职责之一。而英诺森三世创立的用火刑烧死异教徒的做法也被沿袭了下来,火刑柱后来成为无数坚持真理不盲从教廷的志士的殉难标志。

        1202年,英诺森三世发动了第四次十字军东征,这是历次十字军东征中最令人啼笑皆非的一次,十字军没有到达圣地与异教徒作战,而是在君士坦丁堡奸淫掳掠了自己的基督教兄弟。致使拜占庭帝国中断了57年之久。他还组织了“儿童十字军东征”,结果使3万多个小孩成为北非奴隶市场上的新货。

        英诺森三世在政治上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欧洲大国的君主,而他的教皇身份使他对历史有着比世俗君主更深一层的影响。鉴于他给基督教留下的众多或好或恶的遗产,他无疑应在本排行榜中占有一席之位。

        1054年07月16日 东西教会决裂

        在960年前的今天,1054年7月16日 (农历六月初九),东西教会决裂。

        1054年7月16日东西教会决裂,教会分为二部:东方的为希腊东正教,西方的为罗马天主教。分裂的主要原因,是因西方注重律法,东方注重知识。两方对于神学的意见也不同。西方说,圣灵是从父和子降临的;东方说,圣灵单是从父降临的。带来最后分裂的主角是罗马教皇利奥九世和康士坦丁堡大主教米迦勒瑟拉留,他俩都拥有坚强的个性,而且坚决要达成各自的目标。

        瑟拉留关闭所有康士坦丁堡的拉丁教会,抛弃所有无酵饼,而且命令所有拉丁修道院要采用希腊教会的礼仪。利奥九世发出严重抗议,声言唯有罗马才能够接受最崇高的尊敬和顺服。他愿意宽容希腊教会,让他们有自己的习俗惯例,但罗马教会的教义是不容更改的。

        国王在康士坦丁堡召开调停会议,希望解决彼此的纷争。然而教皇的使者受到不友善的待遇。瑟拉留更把教皇的名字有在祷告和弥撒中群众提及的名单里删去。教皇的使者为了报复,在主后1054年7月16日,在圣苏非亚大教堂祭坛上,宣佈革除瑟拉留和他的跟随者的会籍。四日后,在同一地方,瑟拉留作出相同的行动,将教皇与其追随者逐出教会。东西方教会的大分裂终于发生了。

        自此之后,东西方教会分道扬镳,各自为政。希腊东正教的属地大体是俄国、巴尔干半岛及亚细亚的西隅。罗马天主教则在其余各地,而主要属地是欧洲西南,和美洲南部。

        1683年07月16日清朝水军和台湾郑氏水军在彭湖海面爆发激烈决战

        在331年前的今天,1683年7月16日 (农历六月廿二),清朝水军和台湾郑氏水军在彭湖海面爆发激烈决战。

        1683年7月16日,清朝水军和台湾郑氏水军在彭湖海面爆发激烈决战。

        1683年7月16日,清朝水军和台湾郑氏水军在彭湖海面爆发激烈决战。战斗打响后,施琅率领的清水军迅速利用有利的西南风向条件,以“五点梅花阵”战术,即多艘战船围攻郑军一艘,集中兵力作战。当天清军击毁郑军大小战船近200艘,歼灭其主力1.2万余人,收降近 5000人,缴获许多船只和武器装备,很快攻克澎湖列岛。刘国轩只率领少数战船突出重围,逃回台湾。此战役一举歼灭了郑军精锐部队,并打开了台湾岛的门户,台湾全岛人心震动,从而使台湾郑氏集团被迫接受招抚。

        1795年07月16日 香港第二任总督戴维斯爵士出生

        在219年前的今天,1795年7月16日 (农历六月初一),香港第二任总督戴维斯爵士出生。

        戴维斯爵士,Bt,KCB,FRS(Sir John Francis Davis,1795年7月16日-1890年11月13日),又译爹核士、德庇时和大卫斯等。英国汉学家,早年前往中国,曾经担任东印度公司驻广州的大班以及英国政府驻华商务总监。于1844年接替砵甸乍出任第二任香港总督,惟任内首度征税,税捐过重引致大失人心,而于1848年黯然去职。

        戴维斯于1795年7月16日在伦敦出生,父亲名叫塞缪尔·戴维斯(Samuel Davis),在东印度公司任职。于牛津大学赫特福德学院毕业后,即于1813年以18岁之龄抵达中国广州,并获东印度公司聘任为抄写员。

        戴维斯具有语言和外交天份,喜好中国文学,在公司任职期间大量翻译中国文学作品成英文,由此成为了公司的“中国通”,受到特别器重,除了于1816年被指派陪同亚美士德勋爵,前往北京寻求晋见嘉庆帝外,又在1832年获遴选为公司在广州的特别委员会主席,主理公司的在华贸易业务。另外,皇家亚洲学会在1824年创会的时候,戴维斯是该会的创会会员之一。

        在1833年,英国国会通过了一项法案,终止了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之专利权,撤销原有的特别委员会,新设立驻华商务总监,并且改为向政府负责,戴维斯于是就成为了东印度公司在华的末任大班。随后,首任驻华商务总监律劳卑勋爵于1834年7月15日抵华履新,在澳门办公,并立即委任了戴维斯为驻华商务副总监。可是,律劳卑没多久却擅闯广州,触发“律劳卑事件”,最后更在同年10月11日病逝澳门。于是驻华商务总监一职由戴维斯接替。

        1829年07月16日 意大利语言学家阿斯科里出生

        在185年前的今天,1829年7月16日 (农历六月十六),意大利语言学家阿斯科里出生。

        阿斯科里,意大利语言学家。1829年7月16日生于戈里齐亚,1907年1月21日卒于米兰。

        19世纪中期以前,欧洲学者以为印度的梵语与原始印欧语在结构上是彼此一致的,甚至认为是最接近原始印欧语的语言。1870年阿斯科里发表一篇论文,彻底推翻了这个说法。

        阿斯科里提出了底层说。他认为,学语言的人,由于自有其母语,因此第二语言说得不够好,同时第一语言也受到了损害,这就形成了语言演化的条件。例如不列颠群岛的凯尔特人为盎格鲁·撒克逊人所征服,英语成了胜利的语言,凯尔特语成了底层语言,但是凯尔特语对英语仍有影响。被征服的人虽然采用了新语言,可是保留着原有语言的许多习惯,甚至在使用新语言的词汇时也保留着旧语言的发音方法和重音。他举例说,拉丁语的〔u〕变为法语的〔y〕,是由于受被征服的高卢语的影响;拉丁语的h在伊比利亚人占领区变为f,也是由于受被征服的巴斯克语的影响。但是O.叶斯泊森认为阿斯科里的话证据不足。现代美国学者R.沃多也认为,人们对于那已被淹没的语言的本来面目所知太少,因此底层语言对于现行语言究竟有哪些影响,难以确定。

        阿斯科里的重要著作是《罗曼殊方言论文集》(1873)、《梵语、希腊语、拉丁语比较语音演讲集》(1870)和《语言学书信集》(1886)。

        评论 意大利语言学家,对比较印欧语音学有深入研究,是方言调查的先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