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6 11:56:49首页
0649年7月10日唐太宗李世民病逝
在1364年前的今天,0649年7月10日(农历五月廿六),唐太宗李世民病逝。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中国唐朝皇帝(626—649年在位),世民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自古皆贵中华,轻夷狄,朕独爱之如——唐太宗
(作者:阿澈)隋朝末年,统治者的荒淫奢侈及连年对外战争导致国内民变、兵变纷至沓来,各地诸侯纷纷割据自立,隋末农民大起义从611年开始,到了617年隋朝灭亡已成定局,剩下的悬念是谁能在群雄逐鹿中笑到最后,成为新秩序的建立者了。617年,太原留守李渊在一个最恰当的时机和最合适地点揭旗而起,开始了创业的过程,他的儿子李世民是起兵的主要策划者之一,这年,他才18岁。
李世民出身于关陇的世家大族。其曾祖父李虎是西魏北周时期的八大柱国之一,父亲李渊袭爵唐国公,隋炀帝时被封为太原留守。李世民得到良好的教育,而且像其它关陇贵族一样,从小就娴熟弓马,通晓军事。在李世民刚刚步入成年之时,似乎特意为他准备的隋末乱世就给了他淋漓尽致发挥的舞台。
在进军长安的过程中,面对复杂的形势,李渊等人曾产生过退缩的念头,但在李世民坚决向前的鼓动下,终于于617年11月顺利占领长安。第二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李世民被封为秦王。在此后的群雄逐鹿中,唐朝面临的最主要对手,包括薛仁皋、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都是由李世民亲自率军消灭的。李世民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出色的军事家之一,他最行之有效的战法是,首先避免与敌方主力对撼,等到敌方出现疲惫和戒备心下降时,以己方优势兵力迅速出击,出其不意地击溃敌方主力。在一系列战役中,最有决定意义的是与王世充、窦建德的郑夏联盟的决战,在战斗中李世民几度陷入敌方优势兵力的包围中,但他出色的战斗能力加上些许运气,使他每次都能化险为夷。唐王室在621年就消灭了全国各主要割据势力,到624年分散的反抗力量也铲除殆尽。在此过程中,李世民虽不是全局的统筹者,但他对统一的贡献显然要超过任何一个人。
但对于李世民来说,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626年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杀死太子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并逼父退位,这血腥的一幕成为他辉煌的“贞观之治”的开始。唐太宗李世民充分吸收了隋末的教训,在多年战乱民生凋敝的情况下,实行了轻徭薄赋、疏缓刑法的政策。完善并发展了隋朝和唐高祖时建立的制度,包括府兵制、均田制、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等,并颁行了《大唐律》。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他的帝王美德中最突出的一点是善于纳谏,以魏征为首的大臣常常犯颜直谏,他都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贞观美政,留下了“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等经典的政坛佳话。
唐太宗的智慧和人格魅力使他周围群星璀璨。凌烟阁24功臣文武兼备,是唐太宗对天下人才之感召力、凝聚力的写照。贞观之治成为史学界毫无争议的太平治世,达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程度,全国每年被判死刑的人数达到最低记录,一个繁荣开明的辽阔帝国由此蒸蒸日上,开始了一个多世纪的强盛期。在当时的世界上,堪与唐帝国相比的,只有中东的阿拉伯帝国。
唐太宗在位期间,先后出兵打败了北方的突厥和西面的吐谷浑、高昌国,既解除了外来威胁,又拓展了疆域。但他晚年发动的征高句丽之战,则被证明是劳民伤财的无效之举。但唐太宗同“夷狄”的交往绝不仅仅只是依赖武力。他以广阔的胸怀接纳了众多少数民族,曾说过:“自古皆贵中华,轻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曾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的松赞干布,将弘化公主嫁给吐谷浑可汗,并放心地任用少数民族人才,被西北各少数民族领袖共同尊为“天可汗”。唐朝前期,对外交往四通八达,出现了“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况。丝绸之路再次承载了文明交流的重任,景教、伊斯兰教、摩尼教大概在此时传入中国,而中国的造纸术可能也在这一时期西传。而受唐文化影响最大的是朝鲜和日本,日本的“大化改新”正是在“遣唐使”的影响下发生的。
唐太宗是一个身兼军事家、政治家、诗人和书法家的全才,临终前还写下总结一生经验的《帝范》十二篇。
评价李世民对历史的影响,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首先,在隋末乱世中崛起的各路英豪多有不同程度的地方势力的背景,而且其时中国统一未久,有可能再次陷入类似于南北朝的长期分裂混战局面,但主要是由于李世民超群的军事才能,使唐室仅仅用四年的时间就奠定了统一的局面,减轻了内乱给中国文明带来的破坏。
其次,他在隋朝的基础上,完善并发展了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等制度。他以出色的能力和广阔的胸怀,打造了大唐盛世的根基,而唐代的文明又通过日本、朝鲜的留学生,深刻影响了整个东亚。
还有一点也不可忽略。唐太宗被认为是中国帝王中的楷模,他的言行通过《贞观政要》等书籍详细地流传下来,成为后世执政者的教科课,对中国的政治文化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正是由于后两点,唐太宗李世民的影响要超过通常的开国之君,这也是他在本书中排名高于隋文帝、明太祖、汉高祖等人的原因。他在本排行榜中列第29位。
1941年7月10日冈村宁次提出“三光”政策
在72年前的今天,1941年7月10日(农历六月十六),冈村宁次提出“三光”政策。
1941年7月10日,冈村宁次晋升为大将,任华北方面军司令,指挥日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进行“蚕食”和“扫荡”,推行残忍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1944年春率部参加打通大陆交通线的作战,8月任第6方面军司令,率部攻占桂林、柳州。
11月任日本侵华派遣军总司令。
1945年日本投降后,率侵华日军向中国政府投降,于9月9日在南京签署投降书。1949年1月26日,国民党政府军事法庭在上海宣判日本侵华战犯冈村宁次以及其余260名日本侵华战争罪犯“无罪”,并拟于31日将他们“遣返日本”。国民党政府的行为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尊严。1月28日,中共要求国民政府重新逮捕日本侵华罪魁冈村宁次,国民党方面加以拒绝。2月5日,毛泽东发表《关于和平条件必须包括惩办日本战犯和国民党战犯的声明》,指出,“这两类战犯问题都得谈判,这两类战犯都得惩办”。
冈村宁次“无罪”释放后被中国国民党政府委任为中国战区日本官兵善后工作总联络部长,协助组织日军和日侨遣返事宜。后被国民党政府聘为军事顾问。1949年1月回国。1950年被台湾当局聘为“军事实践研究院”高级教官。1955年起任日本归国军人组织战友联盟副会长、乡友会会长。死于东京。著有《冈村宁次回忆录》。
1914年7月10日中国反对英藏签订《西姆拉条约》
在99年前的今天,1914年7月10日(农历闰五月十八),中国反对英藏签订《西姆拉条约》。
1914年7月2日,出席西姆拉会议的英国代表通告中国代表次日签约。英代表重复以前威胁:如不签约,中国将失去在西藏的一切权利。陈贻范奉命拒绝签字。3日,英国代表只能与“西藏代表”自行签订《西姆拉条约》。该条约基本同于3月11日英国提出的“调停约稿”。陈贻范声明:“凡英藏本日或他日所签之约,或类似之文件,中国政府一概不能承认。”6日,中国政府又向英驻华公使朱尔典,并通过中国驻英公使刘玉麟向英国政府声明:“中国政府不能擅让领土,致不能同意签押,并不能承认中国未经承诺之英藏所签之约或类似之文牍。”
西姆拉会议结束后的7月10日,英国外相格雷在议会演说时,再次要求中国签字,并威胁说:“只要中国不这样做,……后果对中国来说一定是灾难性的。”
持门加伦,西藏四大加伦中最有权势者
日本天皇召开内阁会议时的情形
1937年7月10日日军参谋本部决定大规模对华用兵
在76年前的今天,1937年7月10日(农历六月初三),日军参谋本部决定大规模对华用兵。
1937年7月10日,日军参谋本部提出用兵规模:(1)动员15个师团;(2)发动军需动员准备量的半数;(3)作战地区为黄河以北,根据情况包括上海方面;(4)作战期限为半年;(5)战费为55亿日元。11日,日本内阁会议决定,以关东军独立混成第一、第十一旅团及朝鲜军第十师团火速增援中国驻屯军;同时从国内抽调3个师团和18个飞行中队迅速派驻华北。当日,发表了《关于向华北增兵的政府声明》。同时,日本任命教育总监部部长香用清司中将接替中国驻屯军司令官田代皖一郎中将。至16日,日军在华北兵力已达5个师团,10万人。17日,东京召开五相会议再动员40万日军入华。
列宁格勒会战作战图
1941年7月10日苏德列宁格勒会战打响
在72年前的今天,1941年7月10日(农历六月十六),苏德列宁格勒会战打响。
列宁格勒会战(1941年7月10日-1944年8月9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苏军为保卫列宁格勒并粉碎德军集团在西北战略方向实施的一系列防御战役和进攻战役。1941年7月10日,德军在击败波罗的海沿岸苏军的抗击后,前出到纳尔瓦河、卢加河等地,向列宁格勒推进。遭苏军顽强抗击后,被迫转入防御。8月,德军调整部署后,沿莫斯科至列宁格勒的公路再次发起进攻。9月,切断列宁格勒陆上联系,封锁了该市。与此同时,芬兰军队亦突破苏军防御,前出到斯维里河和旧国境线地区。1942年,苏军数次发起反攻,均未能打破德军的封锁。城市军民忍受了巨大苦难。至1943年初,在拉多加湖以南,苏军打开一条走廊,才恢复列宁格勒陆上联系。随后,苏军发起反攻,粉碎德、芬军的围困、封锁,解放列宁格勒州等地,取得了会战胜利。
会战胜利为大规模城市保卫战提供了宝贵经验。
1943年7月10日 二战西西里岛登陆战开始
在70年前的今天,1943年7月10日(农历六月初九),二战西西里岛登陆战开始。
1943年5月,在英国提议下,盟国在华盛顿决定,在非洲取得胜利之后,再接再厉,打垮意大利,并决定从西西里岛登陆。其目的在于夺取该岛后在意大利南部登陆,迫使意大利退出战争,从而对地中海进行全面控制,为盟军向东南欧和中欧进攻创造有利条件。
代号“爱斯基摩”行动的西西里登陆,需要非常周密的安排,因为投入这场行动的有陆军、海军和空军,有英军,也有美军。当时守卫在西西里岛的意大利军队有6个集团军23万人,
德国军队4万人。盟军这次战役共调遣了13个师、3个独立旅和5个特种侦察登陆支队。并投入280艘军舰、320艘运输舰、900艘大型登陆艇和1225艘小型登陆艇,投入各种飞机3680架。盟军共分编成美国第7集团军、英国第8集团军和合编第15集团军,由地中海战场盟军总司令美国的艾森豪威尔将军指挥。
这是盟军士兵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资料照片。
登陆计划于1943年7月10日凌晨开始实施。在登陆之前,以400架运输机和170架运输滑翔机实施空降。接着3200艘大小军舰和运输船只运载着16万美、英、加的军队,在空军掩护下从西西里岛的东南角附近登陆。敌军人数虽然以2∶1超过盟军,但此时战斗力已经大大削弱,而且有半数是所谓“海防部队”,也就是说是上了年纪的士兵。当英军开始在锡拉库萨以南登陆的时候,他们没有认真抵抗,因此盟军轻而易举地占领了许多滩头阵地。到7月12日傍晚,盟军又向纵深推进了50公里。在东海岸的盟军由于遭到德国军队的顽强抵抗,进展缓慢。在中部和西部的美国军队没有遇到抵抗,迅速向西北方向挺进。7月22日,美军占领了巴勒莫后,又继续向东挺进,到7月底已经进抵尼科西亚地区。8月17日,盟军完全占领了西西里岛,德国和意大利军队的残部从墨西哥海峡撤向意大利南部。
在西西里战役中,德国和意大利军队损失了16.5万人,其中包括13.2万俘虏,盟军官兵伤亡和失踪者共3.1万人。盟军在西西里岛的胜利,为他们在意大利本土登陆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加速了意大利的投降。
第四野战军一部在鄂南山区追击敌人
1949年7月10日林彪指挥三路大军渡江进击两湖地区
1949年7月10日(农历六月十五),林彪指挥三路大军渡江进击两湖地区。
1949年7月10日,林彪指挥第四野战军及第二野战军一部,在西起宜昌、沙市,东至赣江沿岸的数百里战线上,发起了肃清国民党中南残部的强大攻势。
大军分三路进军:西路大军自鄂西宜昌、沙市地区突破国民党军长江防线,随即向湖北省南部、湖南省西北部疾进,迂回至长沙西北,29日解放湘西重镇常德。东路大军在江西省境内分向西、南两路并进,西进部队西渡赣江,沿浙赣铁路南昌、萍乡段向西南推进,迂回至长沙东南,13日攻占萍乡。南下部队沿赣江向南推进,肃清两岸国民党残余部队,先后解放、泰和等地。中路大军则由湖北南部攻入湖南北部,沿粤汉铁路正面向长沙进攻,20日解放岳阳。由于解放军三路大军迅速向长沙合围,白崇禧所部桂系国民党军撤逃。
1949年7月10日彭德怀歼灭胡宗南部
1949年7月10日(农历六月十五),彭德怀歼灭胡宗南部。
1949年7月间,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为彻底消灭胡(宗南)、马(马鸿逵、马步芳)集团,在陕西扶风、眉县地区发起战役。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采取“钳马打胡”的方针,以一部钳制青宁“二马”,以一部歼灭胡宗南主力。
7月10日,第一野战军一部歼胡第十二、第八十四师各一部于子午镇一带。11日,主力向胡宗南主力发起攻击。12日,解放军迂回进占青化、眉县车站,断敌西逃之路;并将胡3个军、1个兵团部,合围于扶眉地区,将其大部歼灭。至14日,解放军先后占领凤翔、宝鸡等地,战役结束。此役,歼灭国民党军4.4万余人,占领了陕中地区。
肩扛火炮翻越岷山,追歼胡宗南部的人民解放军
1951年7月10日朝鲜停战谈判首次会议在开城举行
1951年7月10日(农历六月初七),朝鲜停战谈判首次会议在开城举行。
1951年7月10日,朝鲜停战谈判首次会议在开城举行。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邓华将军在朝鲜停战首次会议上发言,同意朝鲜人民军首席代表南日将军提出的三项建议,并指出这是谈判的出发点。三项建议为:一、在互相协议的基础上,双方同时下令停止一切敌对军事行动。二、确定三八线为军事分界线,双方武装部队应同时撤离三八线10公里。三、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撤退一切外国部队。
朝鲜停战谈判的形成,经历如下的过程:在美军侵朝战争不断遭受失败的形势下,6月23日,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在联合国举办的“和平的代价”广播节目中发表演说,建议朝鲜战争“交战双方应谈判停火与休战,而后双方把军队撤离三八线”。6月25日,中国《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表示中国人民完全支持马立克的建议,并愿为其实现而努力。同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政策演说时称,美国愿意参加朝鲜问题的和平谈判。6月30日,“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发表声明,表示接受马立克的建议,并准备举行谈判。7月1日,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彭德怀答复李奇微,赞成举行停战谈判。
此后,双方多次电文往返,确定了谈判地点、日期等。开城谈判朝中方面首席代表南日,代表邓华、李相朝、解方、张平山。“联合国军”方面首席代表特纲.乔埃,代表劳伦斯·克雷奇、亨利·霍治、阿尔林·勃克、白善烨。谈判开始后,美国对于谈判没有诚意,采取拖延和破坏的政策,并企图以“军事压力”配合谈判,迫使朝中方面接受其不合理的要求,朝中方面则针锋相对,打谈结合,以打促谈,力求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实现停战,和平解决朝鲜问题。从此后朝鲜战争形成一个长期的边谈边打、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交织的复杂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