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论
《战争论》是德国军事理论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Carl Von Clausewitz)在总结以往战争的基础上写成的。
其中包含说明、作者自序,及作者在1810年至1812年为普鲁士王太子讲授军事课的材料、关于军队的有机区分、战术或战术学讲授计划和提纲等附录,全书一共3卷8篇124章,约70余万字。被认为是,军人必读的战略学圣经
《战争论》被誉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对近代西方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被誉为影响历史进程的100本书之一。克劳塞维茨本人也因此被视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鼻祖。
作者在书中揭示了战争从属于政治的本质,指出了人的因素尤其是精神力量的作用,阐述了战争性质向民众战争转变的历史趋势,探讨了战略和战术、进攻和防御、战争的目的和手段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集中优势兵力歼敌等理论。
尽管该书是一部未完成的著作,但由于克劳塞维茨注意运用德国古典哲学的辩证法考察战争问题,因而阐发了诸如:"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等一系列在战争理论中引发革命的主要思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克劳塞维茨所生活的时代,正是近代欧洲工业革命、民族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相继发生的时代。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的实践,宣告了封建专制主义陈腐落后的旧战争学说的彻底破产,在军事上引起了巨大的变革。
法国大革命、历次拿破仑战争和19世纪初欧洲各国人民的名族解放运动,对于克劳塞维茨世界观、军事观的形成,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克劳塞维茨虽然对法国大革命持反对态度,但他同时也清楚地看出了这次革命在军事上引起的根本性变化,对封建主义军事理论进行了尖锐的抨击。
克劳塞维茨观点的理论基础是德国康德、费希特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克劳塞维茨以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为指针,在资产阶级军事科学中首次对战争和军事学术等一系列现象的相互联系和发展作了分析。克劳塞维茨研究了1566~1815年期间所发生过的130多次战争和征战,撰写了论述荷兰独立战争、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战争、路易十四战争、菲特烈二世战争、拿破仑战争、1812年卫国战争、1813年德意志解放战争等许多军事历史著作。
《战争论》的结论是:“战争是政治的工具;战争必不可避免地具有政治的的特性,……战争就其主要方面来说就是政治本身,政治在这里以剑代表,但并不因此就不再按照自己的规律进行思考了。”对于克劳塞维茨的这一论点,列宁曾给予极高评价。从历史上看,克劳塞维茨的观点仍是资产阶级的中庸思想:在进步的观点中夹杂着反动思想、普鲁士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战争论》是德国军事理论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在总结以往战争的基础上写成的。其中包含说明、作者自序,及作者在1810年至1812年为普鲁士王太子讲授军事课的材料、关于军队的有机区分、战术或战术学讲授计划和提纲等附录,全书一共3卷8篇124章,约70余万字。被认为是,军人必读的战略学圣经
一、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克劳塞维茨认为,战争就如同一条变色龙,千变万化,各不相同。但战争的暴烈性,战争的概然性和偶然性却是其根本属性之一。从战争与政治的关系看,政治是战争的母体,因而不应把战争看成独立的东西,而要看作是政治的工具,是为政治服务的。军事观点必须服从于政治观点。任何企图使政治观点从属于军事观点的做法都是错误的。战争爆发之后,仍是政治交往的继续,是政治交往通过另一种手段的实现,是打仗的政治,是以剑代笔的政治。
二、战争的目的就是消灭敌人。克劳塞维茨认为,战争的政治目的即是消灭敌人,而消灭敌人必然要通过武力决战,通过战斗才能达到,它是一种比其他一切手段更为优越、更为有效的手段。消灭敌人包括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两个方面。
三、战略包括精神、物质、数学、地理、统计五大要素。精神要素指精神力量及其在军事行动中的作用。物质要素指军队的数量、编制、各兵种的比例等。数学要素指战线构成的角度、向心运动和离心运动等。地理要素指制高点、山脉、江河、森林、道路等地形的影响。统计要素指一切补给手段等。克劳塞维茨认为, “这些要素在军事行动中大多数是错综复杂并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其中精神要素占据首位,影响战争的各个方面,贯穿于战争始终。 “物质的原因和结果不过是刀柄,精神的原因和结果才是贵重的金属,才是真正锋利的刀刃”。
四、战略战术的基本原则。克劳塞维茨认为,数量上的优势在战略战术上都是最普遍的制胜因素。虽然在实际作战时.通常不可能处处形成优势,但必须在决定点上通过巧妙调遣部队,造成相对优势。一切军事行动或多或少地以出其不意为基础,才能取得优势地位,使敌人陷入混乱和丧失勇气,从而成倍地扩大胜利的影响。战略上最重要而又最简单的准则是集中优势兵力。用于某一战略目的的现有兵力应同时使用,越是把一切兵力集中用于一次行动和一个时刻越好,会战是战争的真正中心,由几个战斗所形成,的大规模会战能有效地消灭敌军,所取的成果最大,故高级将领应当重视这种双方主力之间的战争,视其为挫败敌国交战意志的重要手段。
五、战争中的攻防。克劳塞维茨认为,进攻和防御是战争中的两种基本作战形式。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整体为防御,局部可能为进攻。进攻中含有防御因素,防御中也含有进攻因素。进攻可转变为防御,防御也可以转变为进攻。一般说来,防御有离自己的兵员和物资补给地较近,能依靠本国民众的有利条件,但它的目的是消极据守。进攻具有“占领”这一积极目的,并通过占领来增加自己的作战手段。
六、要积极向战争史学习。克劳塞维茨认为,战争理论是成长于战争经验土壤里的果实。战争史是最好的、最有权威、最能说服人的教师。战争理论和原则的提出,应当在研究战争史的基础上进行。当然,战争理论也要随着时代和军队的变化而变化,要适应特定国家的需要,具有时代特点。
艺术特色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被誉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对近代西方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克劳塞维茨本人也因此被视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鼻祖。克劳塞维茨是第一个在西方军事科学中明确提出交战,战局乃至整个战争的一些实施原则,揭示了精神因素的制胜作用,这也是他对军事理论的重大贡献。
《战争论》的结论是: “战争是政治的工具;战争不可避免地具有政治的特性,……战争就其主要方面来说就是政治本身,政治在这里以剑代表,但并不因此就不再按照自己的规律进行思考了。”对于克劳塞维茨的这一论点,列宁曾给予极高评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德国军事大师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将目标和数量的原则;兵力集中和兵力节约的原则;奇袭的原则;追击的原则;会战的四原则可以用广义动量定理来解释。
1.用最高的精力使用我们所可能动用的一切兵力。这是指尽可能的增加作战力量,这是力的第一个要素,力的大小对作用效果有影响,力越大,效果越大。在广义动量定理公式Fαt=MV中,增大力F的大小,会使成果MV增大。
2.尽可能集中兵力在准备作决定性打击的点上。指的是力的三要素中的作用点。力的作用点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点不同,效果不同。集中兵力于决定性的打击点上,决定性的打击点就是兵力的作用点。向决定性的打击点集中兵力,才能取得决定性的成果。
3.不可浪费时间,行动快速始可制敌机先。奇袭,为获致胜利的最强力因素。不可浪费时间指的是广义动量定理公式Fαt=MV中的时间,增加时间t会使成果MV增大。行动快速始可制敌机先指快速行动可以使敌人没有准备,措手不及,这样敌人的抵抗能力变弱,更容易取得成果,行动快速就是相对于敌人增加了力量的作用时间t。李德·哈特说:“最普通的错误是:使你的对手,有自由和时间来集中他的兵力,而用以对抗你的集中兵力”。行动快速能增加成果MV中的广义速度V,增加广义速度,成果MV便会增大。奇袭就是指改变力量的方向α,由于敌人在此方向上没有准备,所以取得的成果也会增加。
4.用最高的精力来追随已获的成功。追击已败的敌人实为获致胜果的唯一手段。敌人溃败时,会选择逃亡,此时敌人的队形散乱,不能组织起有效的反抗,敌人的抵抗力变得很弱,而相比较下,胜利方的力量F则变得更强。在广义动量定理公式Fαt=MV中的F相对变大,则取得的成果MV便会增大。胜利的精神作用容易提高士兵的战斗力,而失败的精神作用会降低士兵的抵抗力。并且在追击敌人的过程中,敌人由于急于逃命,则更容易从敌人手中获得战利品,从而增加胜利的成果,并且相应的减少了敌人的战争资源。追击已败的敌人也可以用系统思考来分析,这是双方兵力对抗的一个交互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战争论》是德国军事理论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Carl Von Clausewitz)在总结以往战争的基础上写成的。
1、恐惧来自于对身体的关注,勇气则是出于对精神生存的需求。
2、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3、消灭敌人军队的企图是战争的长矛。
4、战争只能根据概然性的规律推断。
5、战争理论不是死板的规定而应是一种考察。
6、军队的武德是战争中最重要的精神力量之一。
7、民众战争是战争整个发酵过程的扩大和加强。
8、战略上最重要而又最简单的准则是集中兵力。
9、战争无非是扩大了的搏斗。目的是打垮对方,让对方服从自己的意志。
10、战争是迫使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
11、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本来就包含敌对意图和敌对感情这两种不同的要素。
12、军事活动总是少不了危险,而在危险中最可贵的精神力量是什么呢?是勇气。
13、虽然人的理性总喜欢追求明确和肯定,但是人的感情却往往向往不肯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战争论》的思想魅力,在于它凝聚了之前世代的战争智慧,又鲜明呼应了此书诞生时代的军事变迁,而这个时代又是此后新起的现代性世界的发端。换句话来说,克劳塞维茨生活于一个革命的年代,又是战争工业化开始兴起的年代。16世纪以来欧洲人的对外征服,在加速自身的工业化进程的同时,又全面改变了欧洲的经济、社会生活面貌,它在思想上的表现就是启蒙运动的民主、自由、人权思想,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欧洲,并在欧洲结出资产阶级革命的果实。
《战争论》在西方军事科学中首次明确提出了交战、战局乃至整个战争的一些实施原则:如最大限度使用全部力量;集中尽可能的兵力于主突方向;发挥军事行动的突然性、快速性和坚决性;有效地利用既得战果。克劳塞维茨揭示了精神因素的制胜作用,这也是克劳塞维茨对军事理论的重大贡献。克劳塞维茨认为,主要精神力量是:统帅的才能、军队的武德及其民族精神。然而,由于克劳塞维茨没有弄清战争的社会本质和民众在战争进程中、战争结局中的决定性作用,过分地夸大了统帅的作用,因此他就无法认清精神因素的真正源泉。
在中国,蒋介石和毛泽东都认真研讨过《战争论》,对《战争论》皆推崇有加。延安时期毛泽东在窑洞里研读《战争论》,写出《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等著名论著,总结了中国革命战争经验,成为这一阶段的标志性成果。在毛泽东的带动下,延安掀起了一股学习研究《战争论》的热潮。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指导下,参研《战争论》等外国军事名著,紧密联系中国革命战争实践,推陈出新,提出了独创的适合中国革命战争特点的军事指导理论。
《战争论》以及克劳塞维茨死后出版的一系列著作,构成了西方军事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完整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是军事思想史上自觉运用辩证法系统总结战争经验的战争理论经典。该书出版后,曾受到各国军界的极大重视。美国上世纪80年代出版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战争指导"的条目提出,克劳塞维茨是第一位伟大的战略学家,是现代战略学研究的鼻祖。他的不朽著作《战争论》不愧为全面研究军事学术的最佳理论著作,在某种程度上讲,他的著作就是战略学的"圣经"。
英国军事历史学家迈克尔·霍德华认为,克劳塞维茨的巨著《战争论》,可能在许多年里,将要成为一切认真从事战争与和平研究的人的基本典籍。他的著述深度和创造性把战争研究引向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其中关于从总体上探讨战略等问题的一些观点,今后仍然是几乎所有谈及此类问题的新理论的出发点。
日本《现代战略论》一书的作者小山内宏认为,克劳塞维茨是近代制定科学战略论、具有军事天才的一个人。他在其不朽的古典战略论--《战争论》中揭示了战争的本质,其战略理论正在成为欧美现代战略思想的出发点。在现代战争中,克劳塞维茨的战略思想仍以其现实意义在向前发展。
在德国,一些资产阶级军事家都把克劳塞维茨看作是他们的"开山祖师",对《战争论》推崇备至。曾任德军参谋长的施利芬,在《战争论》第5版导言中写道,克劳塞维茨的战争学说,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看,都是有史以来有关战争的论述中最高超的见解。从根本上说,我们指挥官所表现出来的优势,完全渊源于《战争论》这部作品,通过它造就了整整一代杰出的军人。
苏联《论资产阶级军事科学》一书的作者米尔施泰因等人评价《战争论》说:"许多年来,直到当代,克劳塞维茨的这本书一直是各国资产阶级军事专家、军官和将军们的必读书。在克劳塞维茨死后,资产阶级军事科学还没有第二部如此完整地阐述最一般的战争原理和战争哲学的著作。"克劳塞维茨在很大程度上发展了资产阶级军事科学,特别是在战争哲学、战争最一般的理论原则方面发展了资产阶级军事科学。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也很重视对《战争论》的研究,并且对克劳塞维茨及其有关论点作了很高的评价。恩格斯称克劳塞维茨是普鲁士军事学术界的第一流人物,"在军事方面同若米尼一样,是全世界公认的权威人士"。恩格斯还在致马克思的信中写道:"目前我正在读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哲理推究的方法很奇特,但书本身是很好的。"马克思也认为,克劳塞维茨具有近乎机智的健全推断能力。
列宁称克劳塞维茨是非常有名和造诣极高的军事问题的著作家。并高度评价克劳塞维茨关于"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这一论断的基本思想,在20世纪,已为一切善于思考的人所接受,"马克思主义者始终把这一原理公正地看作考察每一战争的意义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一向就是从这个观点出发来考察各种战争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