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阳之战
攻韩、窥周,是秦国控制中原的战略目标,夺取宜阳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的重要步骤。秦武王三年(前308)派大将甘茂,实施宜阳计划。
宜阳名为县,实为郡,积聚上党、南阳两郡财富,是军事重镇。韩国方面势在必守,且实力雄厚,防守坚固;秦国方面,甘茂提兵远征,又有樗里疾、公孙郝等公族从内部掣肘。
甘茂出使魏国,相约共同攻打韩国,又通过与秦武王盟于息壤,取得秦王的支持。
战役开始时,楚国曾经与韩国联合,楚怀王派大将景翠救韩,对秦军形成压力。但楚、韩虽然联合,但是都心存疑虑互相观望。果然,冯章出使楚国谎称赠以汉中之地,楚、韩联盟瓦解。
秦军的这场攻坚战进展的并不顺利。战事经历五月,未能奏效,损兵折将,士气大受影响。主将甘茂一度信心动摇想半途而废。但自身客居秦国为相,在国内受樗里疾、公孙郝攻击,在国外与韩相公仲倗结缘,只能背水一战。
最后甘茂将个人钱财全部用于公赏里,重赏之下,一鼓作气,终于拔掉宜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秦攻宜阳
秦攻宜阳,周君谓赵累曰:“子以为何如?”对曰:“宜阳必拔也。”君曰:“宜阳城方八里,材士十万,粟支数年,公仲之军二十万,景翠以楚之众,临山而救之,秦必无功。”对曰:“甘茂,羁旅也,攻宜阳而有功,则周公旦也;无功,则削迹于秦。秦王不听群臣父兄之义而攻宜阳。宜阳不拔,秦王耻之。臣故曰拔。”君曰:“子为寡人谋,且奈何?”对曰:“君谓景翠曰‘公爵为执圭,官为柱国,战而胜,则无加焉矣;不胜则死。不如背秦援宜阳。公进兵,秦恐公之乘其弊也,必易爆不事公;公中慕公之为己乘秦也,亦必尽其宝。’”
秦拔宜阳,景翠果进兵。秦惧,遽效煮枣,韩氏果亦效重宝。景翠得城于秦,受宝于韩,而德东周。
秦攻宜阳 要想阻止他人的目的,不仅要为他人澄清利害,向对方提出更好的解决办法,效果更好.澄清利弊的时候,要说明按对方那样做,无利,甚至有害.要找到这样的利害,需要了解对方的一些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秦拔宜阳之战,在秦的统一过程中有重大意义。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秦国大治。周显王三十年(公元前339年),孝公死,子驷立。商鞅被诛,但秦法未败。驷即位的第十三年,秦继齐、魏之后,始称王,是为秦惠王。《史记》说:“其后诸侯皆为王。”秦惠王雄才大略,广揽各国贤才为己用,张仪入秦为相。张仪向秦惠王献计,力主伐韩。“下兵三川(黄河、洛水、伊水一带),以临二周之郊,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建王业。大臣司马错力主伐蜀,惠王从之。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国益富强。然后,秦大举攻赵,取中都(今山西平遥西南)、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攻楚,取汉中。至周赧王四年(公元前311年)秦惠王死时,秦已东扩至今宜阳、渑池西部。
秦惠王之子荡即位,是为秦武王。秦武王不悦张仪,张仪离秦去魏,相魏一年而卒。秦以樗里疾为右丞相,甘茂为左丞相。秦武王思张仪之言,谓樗里疾道:“寡人生于西戎,未睹中原之盛。若得通三川,一游巩、洛之间,虽死无恨。”樗里疾道:“王之伐韩,欲取宜阳以通三川之道。然而宜阳路远而险,劳师费财,魏赵必出兵助韩,因此,此事断然不可。”秦武王复问于甘茂,甘茂道:“请让我出使大梁,约魏相助。”武王大悦,使甘茂出使魏国,魏王许诺助秦。
甘茂与樗里疾素来不和,恐樗里疾从中阻挠,先遣副使向寿回奏秦王,而甘茂自己滞留于息壤。秦武王至息壤,甘茂道:“宜阳为县名,其实是个郡。攻伐宜阳,山高路远,必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过去有个与曾参同名同姓的人,他杀了人,先后有三个人告诉曾参之母其子杀人,最后曾母不得不信,逾墙走匿。我没有曾参之贤,大王对我的信任没有曾母对曾参的信任度高。如果我率军攻宜阳,久攻不克,而朝中大臣诋毁我,大王也必然对我生疑。”武王道:“寡人不听人言,请与你结盟。”于是,君臣歃血为盟,藏誓书于息壤,遂发兵五万,使甘茂为大将,向寿副之。宜阳是韩国西部屏障。韩国中后期领土由三部分组成,即上党(今山西南部)、南阳(今济源、焦作)、新郑,宜阳是联结三地的枢纽。宜阳也是二周的门户,宜阳与东、西周一起成为秦东进的障碍,时人苏秦曾说过:“韩东有巩洛、成皋之固,西有宜阳、长阪之塞。”故韩国在宜阳布下了重兵,周王室也暗中相助。周赧王七年(公元前308年),即秦武王三年冬,甘茂兵临宜阳城下,宜阳守军顽强抵抗,秦兵围城五个月,无法攻下该城。右丞相樗里疾进言于秦武王道:“秦师老矣,不撤回,恐有变。”武王召甘茂班师。甘茂乃作书一封,使人送达武王,武王启函视之,书中惟有“息壤”二字。武王大悟,命令大将乌获率兵五万,以助甘茂。韩王亦使大将公叔婴率军救宜阳。甘茂、乌获两军会合,大破公叔婴于宜阳城下,然后,乘胜攻占宜阳,斩杀韩兵六万,降者无数。韩王恐惧,使相国公仲侈持宝器入秦乞和。秦武王大喜,许之。诏甘茂班师,留向寿安抚宜阳地方。
秦取宜阳,韩国断为三,国力大衰。对山东各国而言,宜阳其实也是门户。秦得此城,可以挟二周北攻燕赵,东伐魏齐,南伐宛楚,实施大规模兼并战争。秦对宜阳城进行加固,成为东扩的桥头堡。从此以后,山东六国转入战略防守阶段,直至灭亡。从这个意义上说,秦拔宜阳之战是秦统一六国的里程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我们知道,延续约800年之久的周王朝最终是让秦国给灭掉了。秦国远在西部蛮荒之地,它怎么能灭掉定鼎洛阳的东周王朝呢?这原因说是秦国的强大,或说是周王朝的没落都是对的。但更为关键的原因,却在于它“决胜宜阳”的东进战略。宜阳是战国时期韩国的大县,又是周室的西部屏障,攻下了宜阳,不仅灭周如探囊取物,东进中原也将门户洞开。
正因为这样,从公元前391年往后的百年间,秦国曾多次远途劳师,攻打宜阳。其中有两次战争打得相当激烈,当然对秦国的东进战略也最有决定意义。
一次发生在公元前308年。秦武王对他的左丞相甘茂说:“我真想坐车通过三川之地,去看看周朝的都城。能够这样,我就死而无憾了。”言外之意显然是说,我想灭了周朝,你先把控制三川要道的韩国拿下吧。甘茂心领神会,当即就说:“请允许我出使魏国,促成秦魏联盟攻打韩国。”武王答应了他的请求。可是甘茂到了魏国后却产生了很深的顾虑,于是就派一同出使的向寿回国禀报说,他已经说服魏国联合攻韩,但请大王改变主意,别再攻打韩国。武王大惑不解,亲自到息壤迎接甘茂。甘茂到达后,武王就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甘茂说:攻打韩国的重点是攻打宜阳,“宜阳名义上是个县,其实相当于郡。如今我们离开自己的险关要塞,千里劳军去攻坚克难,注定无法速战速决。这就是我的顾虑所在。从前,鲁国有个跟曾参同名同姓的人杀了人,有人告诉曾参的母亲说‘曾参杀了人’,曾母听了这话,没有理会,气定神闲地继续织布。
不一会儿,又有一个人告诉她曾参杀了人,她依然神情自若,不停地织布。没过多久,又有来人说曾参杀了人,曾母就扔下梭子,离开织布机,翻墙逃走了。凭着曾参的贤德和他母亲对他的了解,居然三个人的误传就能使母亲信以为真,而我甘茂的贤德比不上曾参,大王对我的信任也不及曾母对她的儿子,再说怀疑我的人又何止三个,恐怕大王也会像曾母投梭那样听信谗言啊!”甘茂又提到了一件事,说当年魏文侯让乐羊带兵攻打中山国,三年才攻下。乐羊回到魏国论功请赏,魏文侯却把满箱子的告发信拿给他看 ,吓得乐羊连行叩拜大礼说:“打下中山国哪敢说是我的功劳,这全是主上的英明啊!”甘茂接着便切入主题说:“我是一个寄居秦国的臣僚,被人怀疑应属正常,只怕大王在节骨眼儿上听信朝臣误导,造成攻韩之战半途而废啊。”武王说:“我决不会听他们的,请让我跟你盟誓。”终于让甘茂统兵,攻打宜阳。正如甘茂预料的那样,秦军遭到了韩国军队的顽强抵抗。韩军凭借崤函险关与三川隔阻的有利形势,采取坚守策略迎头激战,使得秦军苦攻了5个月,仍然没有拿下宜阳。甘茂深刻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宣布用私金奖赏将士,并亲自披甲冲向前沿阵地,与韩军决一死战。果然在这节骨眼上,右丞相樗(chū)里子等重臣对甘茂攻韩提出强烈质疑,奏请罢兵。武王于是召甘茂回国,打算班师。甘茂说:“息壤就在那里,您忘了吗大王?”武王还算记性不错,说有这事。遂调集全部兵力由甘茂统帅,进攻韩国,终于在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307年占领了宜阳。这场战争,斩杀韩军6万人。秦武王也真就通过三川之地,到了周都洛阳。心愿已了也罢,未了也罢,偏又死在了那里。
秦军攻占宜阳9年后,遭到齐、魏、韩联军大举进攻,双方展开了长达3年的持久战,最终迫使秦国让地求和。在这场战争中,韩国重又收复了军事重镇宜阳。
但是局势很快又出现了逆转。秦军攻打宜阳的另一场重要战争,就这样打响了。
公元前296年,接替秦武王就位的秦昭王派大将向寿率部东出潼关,进军宜阳。秦军首先占领了当时宜阳县的西部地区(今新安、渑池两县崤函山区的外围一带),以此为根据,伺机夺回被韩军收复不久的宜阳重镇。这次宜阳战役的对阵方是韩魏联军。为了策应中路突击,攻占宜阳,秦军发起南北两翼攻势,牵制韩魏兵力。接着,改由名将白起代向寿为主帅,指挥宜阳战役。这是公元前293年,白起调集兵力佯攻新城(今洛阳西南),吸引韩魏联军主力前往解围。诱敌势成后,秦军主力迅速向敌后迂回,切断了韩魏联军的退路。这时,韩军为解新城之围全速开进,而魏军却迫于本土两面受敌的压力开始动摇意志,行军迟缓,暗中向秦求和。白起果断利用这一情势,首先咬住后面的魏军予以截击,并一路追杀将其残部逼入伊阙龙门。前来救援的韩军主力,也一并被居高临下、追杀封堵的秦军围困在伊阙山下的狭隘地区,展开了宜阳战役中最为惨烈的殊死决战。占尽地利的秦军士气倍增,在伊阙之战中以少胜多,全歼韩魏联军24万人。接着,秦军挟全胜之威,回师攻占了宜阳重镇及附近5座城池。韩魏元气尽伤,自此一蹶不振。这场战争,再次打开了强秦入周问鼎、逐鹿中原的大门。
公元前256年,秦国灭掉了周朝最后两个封国之一的西周国;7年后,又灭掉了东周国,宣告了周王朝的彻底终结。又过了28年,秦国尽灭六国,建立了天下一统的大秦帝国。显然,在秦国东进战略格局中,全面撼动周朝与六国生存根基的战争,便是宜阳之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