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私服发布网_新开传奇网站_最新最全单职业传奇私服平台_www.sf999.Com
首页

    昭莫多之战

      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清军在昭莫多以伏击大败卫拉特蒙古准噶尔军的关键一战。昭莫多之战,是清军击败噶尔丹军的关键一战。从此,噶尔丹势孤力穷,历时近10年的叛乱终于得以平定。喀尔喀地区重新统一于清朝。噶尔丹在漠北以逸待劳,形势原为有利;清军劳师远袭,形势原本不利,但交战结果,清军却大获全胜。这一胜一负,双方在作战方面均有其深刻的经验教训。
    •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清朝与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战于昭莫多,这场战役是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唯一一次亲征,并歼灭了噶尔丹的主力,史称“昭莫多之战”。准噶尔部属于厄鲁特蒙古四部之一,居住在今新疆西北一带。噶尔丹本与清朝有着频繁的马市,清初在平定国内叛乱的战争中对战马的需求量很高,而噶尔丹为了发展当地生产,因此对与清朝的马市十分热衷,曾出现“千余人或数千人,连绵不绝”的场景。但是随着清朝陆续平定 “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对马匹的需求也减少,因此清政府下令限制马市的谕令,这对噶尔丹来说无疑是重大打击。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噶尔丹在未经清朝同意的情况下强行遣使入京,从此双方关系恶化。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噶尔丹侵占喀尔喀蒙古,并在漠南地区与清朝发生激战,这场战役双方都损失惨重,未能分出胜负,是昭莫多之战的前奏。

      image.png

        昭莫多之战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五月十三日,清军与噶尔丹在昭莫多交战,昭莫多之战由两场战役组成:清军的追击战和双方的主力决战。此前,噶尔丹生计离间蒙古各部与清王朝的关系,遭蒙古王公告发后,清廷将计就计,令蒙古各部假意与噶尔丹结盟,趁机派兵攻打噶尔丹。此役康熙皇帝不顾朝廷主和派的反对,任命费扬古大将军为征讨厄鲁特军队的前敌总指挥,“悉以西路军,令其统领。”康熙皇帝十分重视与噶尔丹的这张战役,其后他亲政噶尔丹,分兵三路对噶尔丹军进行夹攻。

      image.png

        昭莫多之战作战经过图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五月三十日,清朝西路军与败逃的准噶尔但军队相遇至昭莫多附近,展开了一场正面交战。此时的厄鲁特军因连日连夜赶路而疲惫至极,加上路上粮食供应不足,因而战斗力较差,而清军却是以逸待劳,最终厄鲁特军队被击溃,逃跑者或被清军追杀,或跌落悬崖致死。噶尔丹部众大多降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其在众叛亲离,进退无路的困境下,服毒自杀。昭莫多之战清军共杀厄鲁特军二千余人,俘获数百人,取得了一场大胜。

        漠北平定噶尔丹

        昭莫多之战最终以清军大胜告终,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便是双方力量过于悬殊。昭莫多一役清军共出动七万五千多人,而一般认为噶尔丹军的人数仅在五六千左右。其次便是双方在指挥上的差距,噶尔丹对康熙皇帝率部亲征并无察觉,因此匆忙应战。而清军在逼近昭莫多的途中以逸待劳,主动出击,厄鲁特军慌忙逃跑。再次与康熙皇帝的谋略不无关系。当时朝廷主站者甚少,康熙却能不顾朝臣反对,坚决派兵出征,并怒斥进军途中建议撤退的大臣。同时,康熙知人善任,他任命费扬古为前敌总指挥,后者在作战指挥方面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进军

          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二月至五月,在清平噶尔丹叛乱战争中,康熙帝亲率清军进征准噶尔汗噶尔丹,由西路军大败噶尔丹于昭莫多(今蒙古乌兰巴托南宗英德)的作战。

        image.png

          噶尔丹自康熙二十九年于乌兰布通败遁(参见乌兰布通之战)后,仍入犯喀尔喀,屡书索土谢图汗和哲布尊丹巴,且害及使臣,又阴诱内蒙古各部叛附,扬言借俄罗斯鸟枪兵6万,将内犯。三十四年九月,噶尔丹又率兵自科布多(今蒙古吉尔格朗图)东进至巴彦乌兰(今蒙古温都尔汗以西、达尔汗以北)。

          交锋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6年)十一月,康熙帝接到右卫将军费扬古于归化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的奏报,与文武大臣议定:于次年春天留皇太子守京师,自率京师八旗兵及火器营兵,共3.29万余人为中路,出独石口(今河北赤城北、长城隘口)北上;东路由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统领盛京(今沈阳)、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黑龙江(今爱珲)、科尔沁兵,共9000余人,出兴安岭沿克鲁伦河西进,堵住噶尔丹东进道路;西路命费扬古为抚远大将军,与振武将军孙思克,率军4.6万余人,分别自归化、宁夏(今银川)北上,切断敌归路,相机歼敌。三路大军约期夹攻。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二月十八日,费扬古军最先程。二十二日,孙思克军启程。两军相约,于翁金(今蒙古海尔汗杜兰西)会师。二月三十日,康熙帝率中路军由京城启程。四月初六日,萨布素率东路军亦出发。中路、西路两军约于土喇(今蒙古乌兰巴托西南)会师,合兵进击噶尔丹;中路军进展顺利,但西路军遇到障碍。费扬古与孙思克原定于四月初九日会师于翁金,但孙思克部穿越大沙漠时,连日遇大风雨,马畜踣毙,水草益乏,兵寒且饿,以至于四月十一日,方在翁金附近之察罕和逆追上费扬古。

        image.png

          为加快行军速度,费扬古改变原计划,从孙思克军中挑选4000精兵随己同行,余者半留翁金守粮,半由尾后跟进;并奏报康熙帝,西路军约于四月三十日抵土喇。康熙帝遂令中路军缓行以待,以免中路过于突出,遭敌突袭;饰西路军加速前进。因噶尔丹将西路军所经之地青草尽焚,费扬古被迫绕行,以至五月四日才抵土喇。五月初八日,康熙帝率中路军抵克鲁伦河,接近噶尔丹大营。

          决胜

          噶尔丹得知御驾亲征,登山遥望,见大军分翼排列,营垒遍野,如从天而降,遂尽弃帐房、器械等逃去。康熙帝命内大臣马思喀为平北大将军,领兵追击数日,噶尔丹仓皇遁至特勒尔济口。抚远大将军费扬古正率西路军北进,得报噶尔丹踪迹,即令署前锋统领硕岱等且战且退,将噶尔丹诱至昭莫多,昭莫多北依肯特岭,东峙丘陵,西临河水。十三日,费扬古分兵4队:东翼为京城及西安八旗兵、察哈尔蒙古兵,屯营高处;西翼为大同总兵康调元所率绿旗兵及右卫八旗兵、喀尔喀蒙古兵,沿河布阵;将军孙思克率绿旗官兵居中占领山头,大将军费扬古统军列后。遵照康熙帝预授之策,清军一律下马步战,待令再行冲锋。

        image.png

          布阵方毕,噶尔丹率2000余骑已被诱至阵前,指挥所部下马拒战,集中兵力猛攻山头。噶尔丹及其妻阿努亦冒矢舍骑而战。孙思克命所部坚守阵地,用火器、弓箭猛烈还击。自中午至黄昏,双方难分胜负。阵中宁夏总兵殷化行建议;出两路奇兵,分别进攻准军侧后,加之正面合击,必胜。这一建议被费扬古采纳。费扬古命沿河伏骑,一横冲入阵,一袭其后辎重,山上孙思克军亦奋呼夹击。噶尔丹军立即大乱阵脚,噶尔丹夺路先逃,余众瓦解。费扬古鸣角号令上马追击,清军分路追至特勒尔济口,在月下追杀30余里。

          结果

          此战,清军斩首2000余级,生擒百余人,噶尔丹仅率数骑逃脱,其妻阿努中枪死。从此,噶尔丹一蹶不振,无力发动分裂战争。昭莫多之战后,康熙帝率中路清军返京,命费扬古驻守科图(今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1.   清朝

          清军取胜的成功之处:一是出兵迅速,攻其不备。噶尔丹自乌兰木通战败,自知不敌清军。于是,再度兴兵叛乱时,只在漠北掳民占地,不复南下。自恃有大漠这道天然屏障,清军对他也无可奈何。针对噶尔丹的自负心理,康熙帝决定亲率三路大军征伐。噶尔丹没想到清军真的会长途跋涉越过大漠来攻,更没想到康熙帝会率军亲征,思想和物质上都没有做好准备,只得仓皇而逃,出征收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

        image.png

          二是巧妙部署,出奇制胜。康熙帝知叛军士兵多来自草原部落,能征惯战,有一定战斗力;而且机动速度快,很难围歼。为此,制定出3路大军进行围剿的计划。当东、西两路清军未能及时赶到,中路清军首先近敌时,康熙帝又以兵分

          两路夹击的部署吓退叛军。同时命西路军火速赶到叛军西逃必经之地昭莫多,利用山势和密林巧布伏兵,终于一举歼敌。

        image.png

          三是后勤保障充分。中路清军为越过大漠,由数千辆大车组成了庞大的后勤运输部队。这支部队组织严密,又有专门的军队保卫,而且备有大量的铺路材料,因而能顺利地通过数百里大沙漠,较好地保障中路清军所需粮秣,同时为西路清军提供支援。这对于长途远征消灭噶尔丹叛军,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准噶尔

          噶尔丹军的主要失误:一是过于自信,战备不足。噶尔丹自以为有数百里大漠的天险可依,清朝大军难于通过,康熙不会冒险出征,因此,没有进行任何作战准备。当清军突然出现在附近时,只能选择逃跑这条出路。二是审势不够,贸然追击,以致中伏被歼。噶尔丹摆脱中路清军追击后,又遇到西路清军400骑兵,未作详尽侦察和分析,即认为这不过是少量偏师,不堪一击,于是穷追不舍,结果误入清军伏击圈。三是家眷和辎重携带过多,行动不便,且容易遭受攻击。昭莫多之战就是由于后军首先溃乱导致全军失利的。

        image.png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清军在昭莫多以伏击大败卫拉特蒙古准噶尔军的关键一战。昭莫多之战,是清军击败噶尔丹军的关键一战。从此,噶尔丹势孤力穷,历时近10年的叛乱终于得以平定。喀尔喀地区重新统一于清朝。噶尔丹在漠北以逸待劳,形势原为有利;清军劳师远袭,形势原本不利,但交战结果,清军却大获全胜。这一胜一负,双方在作战方面均有其深刻的经验教训。

        image.png

          历史背景

          噶尔丹自康熙二十九年在乌兰木通战败后,虽曾向清廷认罪立誓,上书请降,但反叛之心并未改变。不久又在科布多(在今蒙古国西部)集合旧部,并向沙俄乞援,企图重整旗鼓,东山再起

          为防范噶尔丹再度来犯,康熙帝调整了北疆的兵力部署,加强各边境重镇的守备力量,将逃往漠南的喀尔喀蒙古分为左、中、右3路,编为37旗,与内蒙古49旗同列,并在收复漠北后加强守备。在内地与漠北之间设立蒙古驿站,在满蒙八旗兵中组建火器营,加紧训练。康熙三十三年,康熙帝诏噶尔丹参加喀尔喀会盟。噶尔丹不但拒不肯来,反而要清廷把土谢图汗及哲卜尊丹巴大喇嘛交给他处置,还遣使到内蒙古科尔沁等部,策动其背叛清朝。清廷得报,立即调集兵马,准备出师进击。

        image.png

          康熙三十四年九月,噶尔丹率骑兵3万,攻入喀尔喀蒙古车臣汗部,随后沿克鲁伦河(今蒙古国境内)东下,进抵巴颜乌兰(今蒙古乌兰巴托东南,克鲁伦河上游)。扬言过冬后,将借俄罗斯鸟枪兵6万,大举内犯。在这种形势下,康熙帝决定再次亲征噶尔丹。康熙三十五年二月,他下令发兵10万,分东、中、西3路进击。由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统兵9000组成东路军,越兴安岭,出克鲁伦河,侧击准噶尔军;由抚远大将军费扬古统兵4.6万组成西路军,由归化(呼和浩特)、宁夏越过沙漠,沿翁金河北上,切断噶尔丹退路;康熙帝自率3.4万人组成中路军,出独石口(今河北省赤城北),经克鲁伦河上游地区北上,切断噶尔丹退路,与东西两路军夹击噶尔丹军。

        image.png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此战,清军斩首2000余级,生擒百余人,噶尔丹仅率数骑逃脱,其妻阿努中枪死。从此,噶尔丹一蹶不振,无力发动分裂战争。昭莫多之战后,康熙帝率中路清军返京,命费扬古驻守科图(今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北)。
        更多
        相关专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