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私服发布网_新开传奇网站_最新最全单职业传奇私服平台_www.sf999.Com
首页

马伦哥战役

  马伦哥战争 1800年6月14日,在拿破仑战争期间的法国同第二次反法联盟国家(俄、英、奥、土)的战争中,拿破仑·波拿巴指挥的军队与梅拉斯元帅指挥的奥地利军队在马伦戈(意大利北部亚历山德里亚东南5公里处的村庄)进行的一次交战。 6月14日拂晓,奥军(4万人)渡过博尔米达河,分四路对驻守马伦戈阵地的维克托军,以及拉纳军和缪拉军的部队(共约2.8万人)忽然发起攻击。经过激战后奥军取得优势,指挥官遂有所懈怠.此时,情况突变:正率领本军第2师向诺维方向进发的德塞将军忽闻炮声,折而奔向马伦戈,经过激战,法军反败为胜,损失近1.2万人(其中察赫将军以下4千人被俘),火炮30门。法军2.8万人参战,损失7千人。

      1800年6月14日,在拿破仑战争期间的法国同第二次反法联盟国家(俄、英、奥、土)的战争中,拿破仑·波拿巴指挥的军队与梅拉斯元帅指挥的奥地利军队在马伦戈(意大利北部亚历山德里亚东南5公里处的村庄)进行的一次交战。

      奥军和法军的血战 6月14日拂晓,奥军(4万人)渡过博尔米达河,分四路对驻守马伦阵地的维克托军,以及拉纳军和缪拉军的部队(共约2.8万人)突然发起攻击。法军成一线式战斗队形,两翼由骑兵掩护。法军尽管顽强抵抗,但在10时前还是被奥军的优势兵力从两翼包围。维克托和拉纳被迫率军撤退。这时,波拿巴率执政近卫军赶到马伦戈。近卫军前出至右翼阵地,列成方阵,击退了人数众多的奥军骑兵的连续冲击。

      继近卫军之后又开来了莫涅师(属德塞军)。波拿巴将该师也调到右翼,力图守住卡斯泰尔切里奥洛的有利阵地,然后以此为依托,对奥地利人的一翼实施突击,以扭转战局造成有利态势。法国人由于新锐兵力的到来,暂时挡住了敌军进攻,但未能改变双方态势。经过5小时激战,法军左翼被击溃,被赶向旧圣朱利亚诺,其右翼和中央在奥地利优势兵力的压力下,也慢慢后撤。15时,法军实已败北,奥军转入追击。负伤的梅拉斯认为交战已告结束,于是把指挥权交给参谋长察赫将军,然后向亚历山德里亚驶去。

      此时,情况突变:正率领本军第2师向诺维方向进发的德塞将军忽闻炮声,折而奔向马伦戈,15时抵达旧圣朱利亚诺,获悉交战结果。于是,立刻从行进间将全师展开成战斗队形,急攻奥军前卫,大胜。德塞本人在这次战斗中阵亡。开来的新锐师(近6千人)的冲击得到了所有法军的支援。法军全线转入反攻。黄昏,奥军彻底战败,被赶过博尔米达河,损失近1.2万人(其中察赫将军以下4千人被俘),火炮30门。法军2.8万人参战,损失7千人。马伦戈一战失利迫使梅拉斯在交战翌日就签订了协定:奥地利人退出北意大利,而波拿巴放他们回奥地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1.   1794年热月政变之后,法国进入热月党人统治时期,接着热月党人组织了督政府。在督政府时期,法国政治舞台上出现了拿破仑。1796年4月,拿破仑远征意大利成功,1797年10月拿破仑又通过坎波.福米奥停战协定使奥地利屈服,法国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英国。为了打败英国,1798年拿破仑远征埃及,英国为保住苏伊士运河并最后战胜法国,准备组织新的反法联盟。1798年9月9日土耳其向法国宣战,同年12月29日英国、那不勒斯、土耳其和俄国结成联盟,并在意大利发动进攻,这是第二次反法联盟的雏形。1798年11月由奥地利指挥的那不勒肆部队攻占罗马,但1799年1月又被法军夺回,法奥之间处于战争状态了。这样,到了1799年春,英、俄、土、奥、那不勒斯组成的第二次反法联盟形成了,战事也由此全面展开。 1800年法国第一执政拿破仑与第二次反法联盟重新开战。同时俄国与英国绝交,与瑞典、丹麦、普鲁士等国签定旨在反对英国的条约。雾月政变后,尽管俄国已经退出战争,但联盟中的英国和奥地利仍拥有强大的实力。特别是奥地利,由于俄国苏沃洛夫远征意大利击败法军,在俄国帮助下奥地利重新控制北意大利。1800年8月的马伦哥战役之后奥地利被迫求和,在1801年2月9日法奥签定吕内维尔和约之后使第二次反法联盟更加瓦解了。接着法国又与那不勒斯签定佛罗伦萨和约,与葡萄牙签订马德里条约,与俄国签定巴黎和约。这样,第二次反法联盟的英国完全孤立了。英法于1802年3月27日签定亚眠和约结束了第二次反法联盟。

          法国革命后,法国共和政权还未稳固,法国政府对外一直设法避免刺激毗邻的君主专制国家。奥地利只是暂时的和局部的被法国战败,其实力在总体上仍强于法国。沙皇保罗一世也因反英亲法的政策遭到刺杀。第二次反法联盟最后由于各国的分裂而分裂,却让拿破仑、亚历山大一世等人真正登上欧洲政治的舞台。

          而马伦哥战役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1799年法军在意大利和莱茵地区的战场上连番失利,拿破仑取得统治法国的权力,成为第一执政后,便部署反击。1800年5月,拿破仑率领一支37,000人的部队,越过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北部,支援被奥军困在热那亚的法军。热那亚被奥军攻陷后,拿破仑决定与奥军正面决战。6月9日,法军在芒泰贝洛击败奥军,奥军统帅米高·冯·梅拉斯元帅忧虑补给线遭切断,重整部队,但是他没有立刻攻击法军。拿破仑误判奥军将要撤退,便从自已的部队中拨出两支分遣队,一往南,一向北,试图拦截奥军。怎料奥军这时才发动攻击,叫拿破仑措手不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战争前夕

          十三日下午,法军左翼先头部队加尔达师,在博尔米达河东面的马伦哥附近,终于与奥军相遇了,接着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斗。经过八个小时的激战,奥军支持不住,向亚历山大里亚退却。由于天色已晚,再加上敌情不明,法军停止了前进。当天晚上,拉纳和维克托的部队在马伦哥及其以北地区停留过夜。天黑以前,拿破仑赶到马伦哥,命令加尔达立即查明博尔米达河上的桥梁情况。他因为没有弄清梅拉斯的真实意图,一直担心奥军会向兵力分散的法军突然发动进攻。不幸的是,加尔达带来了一个错误的消息,说河上只有一座桥梁,而且已被奥军彻底破坏了。拿破仑轻了这个情报,认为梅拉斯已经彻底放弃向东突围的企图,准备向热那亚方向撤退。于是,他在当天晚上离开了马伦哥,返回到他的司令部。这天夜里,整个马伦哥平原死一般地寂静,谁也不曾料到,第二天要在这个地方发生一场大规模的会战。

          马伦哥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小村庄,位于亚历山大里亚东南大约五公里的地方。从亚历山大里亚通向皮阿琴察的大道,从这个村庄穿过。它紧靠着一条名叫丰塔农讷的小河。这一带地形比较复杂,村庄、农舍和葡萄园星罗棋布。这些天然障碍对于防御者是十分有利的,并在马伦哥会战中发挥了它们的作用。

          马伦哥交战开始以前,法奥双方都不知道自己对手的虚实。实际的情况是,双方兵力大体相当,奥军稍占优势。当时拿破仑在这块小平原上共有五个步兵师和四个骑兵旅,总兵力大约二万六千人左右,这里面不包括德赛率领的那个兵力约五千人的步兵师,因为十三日中午,该师已奉命前往托尔托纳南面的西拉法里,去堵塞梅拉斯南逃的退路。法军成两线配置:第一线是拉纳军和维克托军,准备担任主要攻击任务;第二线是拉波普师和莫尼尔师,充当预备队。与此同时,梅拉斯的部队完全集中在亚历山大里亚要塞,总兵力约为三万余人。尽管奥军在六月九日的战斗中被击败,十三日下午又遭到了挫折,但是,整个奥军仍然拥有相当强大的实力,梅拉斯并不打算向热那亚方向退却。同拿破仑的判断相反,梅拉斯的计划正好是要集中全部兵力来作孤注一掷的决斗,准备向斯特拉德拉方向突进,力求北渡波河再奔向曼图亚要塞。

          十三日夜间,马伦哥战场一片寂静。这使得拿破仑产生一个错觉,以为梅拉斯已经溜之大吉了。于是,他在十四日一早又下达命令,叫担任预备队的拉波普师渡过波河,向瓦伦察方向搜索,以阻止奥军北窜;同时,又派人通知德赛,今他继续向西推进,查明奥军去向。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场酝酿成熟的大战突然爆发了。

          两军交锋

          六月十四日上午九时,驻在亚历山大里亚的奥军倾巢出动,象潮水般地涌过了博尔米达河。河上的桥梁不仅没有破坏,而且又出现了两座新的浮桥。三路奥军并驾齐驱,锐不可挡,直扑法军阵地,很快便把法军前卫逼退到了马伦哥;接着,奥军又将加尔达师赶出了马伦哥。维克托急忙率沙门巴克师前往增援,但由于奥军的攻势猛烈,法军仍无法挡住敌人的进攻。这时,克勒曼率领的重骑兵旅及时赶到,立即向一部分突出冒进的敌人发起反攻,经过一番激战,将敌人的骑兵赶过了马伦哥西面的丰塔农讷河。克勒曼的这一行动迟滞了敌人的进攻,为法军向前机动兵力赢得了时间,使拉纳率领的瓦特林师得以迅速加强法军的右冀,在马伦哥与卡斯特尔切利奥洛之间展开成战斗队形。

          上午十时,整个战场的形势又发生了急剧变化。奥军倾其全力展开进攻,在很短的时间内,不仅完全攻占了马伦哥,而且把瓦特林师赶出了卡斯特尔切利奥洛。正在这时,拿破仑从后方赶到了前线。他发现形势严重,立即命令近卫军在右翼展开,设法迟滞奥军前进。同时,命令担任预备队的莫尼尔师迅速如入战斗,从敌人手里夺回卡斯特尔切利奥洛。然而,这个师是拿破仑手中唯一可供使用的一支预备队。在原来留作预备队的三个师中,包德师已于昨天下午被派到亚历山大里亚以南去了,拉波普师则于今天早上被打发到了被河北岸。在这关键时刻,拿破仑手中再也没有任何预备力量。这对法军来说,预示着巨大的危险。

          莫尼尔师投入战斗以后,曾经一度夺回了卡斯特尔切利奥洛,但由于兵力悬殊,抵挡不住象潮水一股涌来的奥军,没有多长时间,卡斯特尔切利奥洛又被奥军夺去了。这时,法军左右两翼都已陷入困境,人员损失惨重,弹药消耗将尽,士气已经大大低落。最后,在奥军不断增强的压力下,法军被迫全线后退。不过,且战且退的法军,仍然勉强保持着队形,依靠骑兵掩护,步兵得以退守马伦哥东面的圣吉里亚诺。

        ...查看更多

            出敌不意,出奇制胜

            首先,他有效地制造和利用了敌人在判断上的错误,真正做到了出敌不意,出奇制胜。出敌不意,攻其无备,这是拿破仑惯用的作战手段。在他第一次进军意大利的战争中,曾经非常出色地采用过这种战法。但是,那一次仅仅局限在战役和战术范围之内,而在马伦哥战役中,这种手段已经扩大到了战略范围。战役开始前,奥军认为,法军只能从亚平宁山进入北意大利,别无他路。这是法国人在历史上入侵意大利经常所走的一条老路。这一次,拿破仑一反常规,偏偏避开了他在第一次意大利战争中也曾走过的那条路线,而选择了一条历史上很少有人走过、在一般人眼里根本无法通行的道路。结果,完全出乎奥军意料之外,达成了战略上的突然性,收到了战略奇袭的效果。正由于这一战略奇袭,他成功地避开了梅拉斯的主力,弥补了自己兵力的不足。

            战役开始前,为了隐蔽自己的真实企图,造成敌人的判断措误,拿破仑成功地采取了一系列战略性的欺骗和伪装措施。例如,在瑞士方向故意示弱于敌,有效地隐匿了预备军团的真实面目和行军路线,并使敌人错误地判断了法军的真实企图。事实证明,马伦哥战役不愧是战略欺骗和战略奇袭的一个杰作。

            趋利避害,避实就虚

            其次他机敏地抓住了决定整个战役胜负的关键,能够在复杂的形势下趋利避害,避实就虚。趋利避害,避实就虚,这是克敌制胜的要诀,强军必须恪守,弱军更要遵循。拿破仑率领预备军团翻过大圣伯纳德山口,进入北意大利后,面临着两种选择:一种是迅速南下,增援马塞纳,倾全力解热那亚之围,使意大利军团免遭覆灭的厄运;另一种是暂时置马塞纳于不顾,迅速挥师东进,直取伦巴第的首府米兰,遮断奥军退路,以求一举切断奥军主力与本土之间的联系,迫使奥军北撤,尔后与其进行决战。拿破仑从战役全局出发,审时度势,权衡利弊,作出了选择后者的正确决策。

            当时,拿破仑如果挥师南下,去解热那亚之围,那么,势必过早地与奥军主力决战,这就很容易被强敌击败,而且,那时法军后方交通不畅,尚有后顾之忧,贸然与奥军决战,一旦失败,后果是不堪设想的。相反,挥师东进以后,马塞纳军虽有覆没的危险(实际上后来马塞纳也率部投降了),但是,这却可以避敌精锐,击其虚弱,格矛头指向敌人最薄弱和最敏感的部位,可以夺得敌人的后方基地,切断敌人赖以生存的交通线,从而在根本上动摇敌人,在精神上给敌人以巨大震撼。后来的事实证明,拿破仑这样做的结果,造成了极其有利的态势,为夺得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指挥若定,临危不惧

            第三,他沉着冷静地应付着险象丛生的战斗环境,在关键时刻指挥若定,临危不惧。对一般将领来说,在情况发展顺利时,指挥自如,并不是一件怎么困难的事情。要在情况危急关头镇定自若,做到临危不乱,则是一项不大容易达到的要求。拿破仑在马伦哥战役中,正好显示了这样一个突出的特点。在六月十四日下午的几个小时里,法军的处境可谓岌岌可危。按照一般人的看法,出现了这种情况,法军肯定是必败无疑了。可是,拿破仑却仍然镇定自若,继续从容不迫地指挥部队抗击敌人的进攻,并且因而争取了时间,等到了援兵的到达。尽管德赛率部队及时赶到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拿破仑在这危急关头的坚定态度,对于稳定法军的情绪,鼓舞法军继续进行顽强的抵抗,无疑是有重要作用的。没有他的坚定指挥,则法军早在德赛的援军到达以前就崩溃了。

            拿破仑对于马伦哥战役的作战指挥,固然有着成功的经验但是也暴露了一些缺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缺乏周密的分析

                首先,对进军路线的地形和敌情,缺乏周密的侦察和认真的分析。选择大圣伯纳德山口进军,出敌不意地袭击奥军,无疑是正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草率行事,忽视对地形、敌情的侦察和研究。战役开始前,拿破仑并非没有时间和条件,但他只派一名不懂炮兵的参谋军官前去侦察地形,结果没有发观大圣伯纳山口附近这段道路根本不能通行火炮的情况。可以肯定的说,如果没有当地村民帮助,法军炮兵很可能永远无法通过。要是没有炮兵支援,拿破仑在北意大利平原作战,肯定是不能取胜的。法军对于进军道路上的敌情也缺乏必要的侦察,他们只注意了大圣伯纳德山口,但忘记了在多腊巴尔特亚河河谷中,还有一个著名的巴尔德堡。后来,正是这个巴尔德堡给拿破仑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它使法军炮兵受阻达十四天之久。

                一定程度上坐失战机

                其次,在米兰停留时间过久,在一定程度上坐失了战机。法军进占米兰,达到了切断敌人退路的目的以后,本应迅速南下,尽快减轻奥军对马塞纳部队的压力,可是,拿破仑没有这样做,他在米兰停留了七天之久,这样就使得奥军有足够的时间猛攻热那亚,致使被围困的马塞纳部队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被迫向奥军投降,因而也就失去了一支可以从南面牵制梅拉斯的重要力量。后来,有人指责拿破仑见死不救,这句话也许说得有些过分,但拿破仑错过了援救马塞纳部队的有利时机应该说是一个确凿的事实。

                战术上失误

                第三,在没有确切弄清奥军的企图以前,错误地分散了兵力,险些使法军遭到惨败。马伦哥交战前两天,拿破仑曾经作出估计,认为很快就要发生一场会战。这本来是一个有头脑的统帅的正确预感,是按近实际情况的客观判断,可是,拿破仑并没备维护这个判断,思想上产生了犹疑。因此在交战前夕,他却从预备队中抽走了两个师,将一个师派住亚历山大里亚的以南,将另一个师派到波河北岸。这样就使得兵力较弱的法军分散了兵力,特别是使得本来薄弱的预备队起不到预备队应有的作用,以至于差一点就输掉了整个战役。如果不是德赛将军在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率领援军起到战场,那么,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尽管法军最后胜利了,但是这个教训,无论对当时的拿破仑来说,还是对今天的军事统帅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虽然拿破仑在指挥上有着若干失误,但这并不损害马伦哥战役本身的价值。马伦哥战役,无论在战略计划上,还是在作战指挥上,都称得上一个卓越的典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1.   六月十五日上午,梅拉斯看到大势已去,派出代表向拿破仑求和。当天下午,拿破仑派贝尔蒂埃与梅拉斯在亚历山大里亚签订了停战协议。奥军虽然战败,但是尚未陷入绝境,法军虽然获胜,本身也已疲惫不堪。在这种有利的形势下,拿破仑十分愿意结束这场战争。他同意,在意大利境内停止敌对行动。从六月二十六日起,奥军撤到波河以北和明乔河以东地区,但仍派兵留驻佩斯基耶拉和曼图亚两个要塞。双方在明乔河以西地区设立一个非军事地带,避免发生冲突。

                    梅拉斯的两个使先后回到维也纳,在刚刚报告了马伦哥的全胜以后,又送回了惨败的消息,使奥地利王室和首都人民,开始欢天喜地,接着垂头丧气,演了一场引起莫大轰动的闹剧。

                    关于马伦哥大捷的消息,六天以后传到了巴黎。六月的整个中旬,在巴黎,在法国所有的城市,人们怀着不同的心情,等待着意大利战场的消息。保王党人盼望着拿破仑失败,希望法军被奥地利人打垮,以便迎接波旁王朝复辟。广大的群众,包括资产阶级在内,渴望拿破仑取胜,从而挽救法国的命运。开始时,消息很不准确,各种传闻迭起,有的说,法国人战败了,有的说,拿破仑阵亡了,有的说,法军取胜了。消息互相矛盾,给人们心头蒙上了一层阴影。

                    六月二十日下午一时,巴黎城内礼炮轰鸣。人们得到正式消息:法军大获全胜,奥地利已被打垮,梅拉斯被迫乞和,意大利又被拿破仑占领了。整个巴黎立刻沸腾起来。人们按接不住内心的激乱纷纷走上街头,欢庆这一重大胜利。广大群众一致认为,这是法兰西共和国对欧洲反法联盟的胜利,是新政权对保王党人的胜利。他们无法预料,随之而来的将是一种新的统治,一种更加有利于资产阶级而不利于工人群众的统治。当时,广大群众对于拿破仑和新政权的支持,完全建立在憎恨波旁王朝的基础之上。

                    马伦哥战役结束以后,拿破仑希望,欧洲能够暂时实现和平。这不仅符合法国的利益,也符合他个人的利益。经过八年的战争,法国人民已经厌恶打仗。现在,法军获得了马伦哥大捷,一种渴望和平的情绪更加发展起来了。拿破仑执政刚刚半年,地位还很不稳固。在他远征意大利期间,国内的雅各宾派和保王党人,一刻也没有停止推翻执政府的活动。另外,由于连年战争,法国国库已经一贫如洗,财政状况日益恶化。所有这一切,促使拿破仑急于想和奥地利达成一项和平协议。于是他在从意大利返回巴黎之前,用娓婉的语言给奥地利皇帝写了一封信,呼吁和平,并建议在《坎波-福米奥和约》的基础上与弗兰西斯二世举行谈判。

                    然而拿破仑的这个建议,提得显然不是时候。当时,奥地利虽然在意大利遭到惨败,但还远远没有被彻底打垮,它在德国境内还有一支数量远占优势的军队。另外,第二次反法联盟还没有彻底瓦解,英国政府多次表示继续给予资助,鼓励奥地利人无论如何要支持下去。上述种种因素,使维也纳宫庭内部分为两派,争吵不休,这就迫使拿破仑不得不继续用战争施加压力。

                    十一月五日,拿破仑宣布,取消法国与奥地利的停战状态,命令法军在德意志和意大利两个战场同时转入进攻。十二月二日,莫罗将军率领莱茵军团在德国南部大败约翰大公率领的奥地利军队,取得了霍恩林登大捷。这次胜利打开了通往维也纳的道路,迫使奥军不得不签署停战协议。与此同时,麦克唐纳率领一个新军团在意大利出征,于严冬季节成功地穿过了施普鲁根山口,顾利地前出到阿迪杰河上游地区。这一出色的行动,再次切断了曼图亚要塞与奥地利之间的联系。这样,驻意大利的奥军又一次签订了停战协议。

                    在法军强大的冬季攻势下,奥地利终于屈服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谈判,法国同奥地利终于在一八零一年二月九日,正式签订了《吕内维尔和约》,从而最后结束了第二次反法联盟中的法奥战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马伦哥战役拿破仑执政后指挥的第一个重要战役。这次战役的胜利,对于巩固法国脆弱的资产阶级政权,对于加强拿破仑的统治地位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马伦哥战役在军事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认为,拿破仑在这一次战役的指导上,是有其突出特点的。

                      首先,他有效地制造和利用了敌人在判断上的错误,真正做到了出敌不意,出奇制胜。出敌不意,攻其无备,这是拿破仑惯用的作战手段。在他第一次进军意大利的战争中,曾经非常出色地采用过这种战法。但是,那一次仅仅局限在战役和战术范围之内,而在马伦哥战役中,这种手段已经扩大到了战略范围。战役开始前,奥军认为,法军只能从亚平宁山进入北意大利,别无他路。这是法国人在历史上入侵意大利经常所走的一条老路。这一次,拿破仑一反常规,偏偏避开了他在第一次意大利战争中也曾走过的那条路线,而选择了一条历史上很少有人走过、在一般人眼里根本无法通行的道路。结果,完全出乎奥军意料之外,达成了战略上的突然性,收到了战略奇袭的效果。正由于这一战略奇袭,他成功地避开了梅拉斯的主力,弥补了自己兵力的不足。

                      战役开始前,为了隐蔽自己的真实企图,造成敌人的判断措误,拿破仑成功地采取了一系列战略性的欺骗和伪装措施。例如,在瑞士方向故意示弱于敌,有效地隐匿了预备军团的真实面目和行军路线,并使敌人错误地判断了法军的真实企图。事实证明,马伦哥战役不愧是战略欺骗和战略奇袭的一个杰作。

                      其次他机敏地抓住了决定整个战役胜负的关键,能够在复杂的形势下趋利避害,避实就虚。趋利避害,避实就虚,这是克敌制胜的要诀,强军必须恪守,弱军更要遵循。拿破仑率领预备军团翻过大圣伯纳德山口,进入北意大利后,面临着两种选择:一种是迅速南下,增援马塞纳,倾全力解热那亚之围,使意大利军团免遭覆灭的厄运;另一种是暂时置马塞纳于不顾,迅速挥师东进,直取伦巴第的首府米兰,遮断奥军退路,以求一举切断奥军主力与本土之间的联系,迫使奥军北撤,尔后与其进行决战。拿破仑从战役全局出发,审时度势,权衡利弊,作出了选择后者的正确决策。

                      当时,拿破仑如果挥师南下,去解热那亚之围,那么,势必过早地与奥军主力决战,这就很容易被强敌击败,而且,那时法军后方交通不畅,尚有后顾之忧,贸然与奥军决战,一旦失败,后果是不堪设想的。相反,挥师东进以后,马塞纳军虽有覆没的危险(实际上后来马塞纳也率部投降了),但是,这却可以避敌精锐,击其虚弱,格矛头指向敌人最薄弱和最敏感的部位,可以夺得敌人的后方基地,切断敌人赖以生存的交通线,从而在根本上动摇敌人,在精神上给敌人以巨大震撼。后来的事实证明,拿破仑这样做的结果,造成了极其有利的态势,为夺得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第三,他沉着冷静地应付着险象丛生的战斗环境,在关键时刻指挥若定,临危不惧。对一般将领来说,在情况发展顺利时,指挥自如,并不是一件怎么困难的事情。要在情况危急关头镇定自若,做到临危不乱,则是一项不大容易达到的要求。拿破仑在马伦哥战役中,正好显示了这样一个突出的特点。在六月十四日下午的几个小时里,法军的处境可谓岌岌可危。按照一般人的看法,出现了这种情况,法军肯定是必败无疑了。可是,拿破仑却仍然镇定自若,继续从容不迫地指挥部队抗击敌人的进攻,并且因而争取了时间,等到了援兵的到达。尽管德赛率部队及时赶到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拿破仑在这危急关头的坚定态度,对于稳定法军的情绪,鼓舞法军继续进行顽强的抵抗,无疑是有重要作用的。没有他的坚定指挥,则法军早在德赛的援军到达以前就崩溃了。

                      马伦哥战役,无论在战略计划上,还是在作战指挥上,都称得上一个卓越的典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马伦戈交战决定了此次战争的结局。法军的顽强及几位军事长官(德塞、拉纳、缪拉等)的随机应变和巧妙行动对交战的结局起了决定性作用,从而使波拿巴转败为胜。马伦哥战役也使得第二次反法联盟最终解体。
                      更多

                      相关专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