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帝国
波斯帝国是位于西亚伊朗高原地区以古波斯人为中心形成的君主制帝国,始于公元前550年居鲁士大帝开创阿契美尼德王朝,终于1935年巴列维王朝礼萨·汗改国名为伊朗。
历史上波斯人曾建立过多个帝国,如阿契美尼德王朝、萨珊王朝、萨曼王朝、萨非王朝等。全盛时期领土东起印度河平原、帕米尔高原,南抵埃及、利比亚,西至小亚细亚、巴尔干半岛,北达高加索山脉、咸海。
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的西南部。自从公元前600年开始,希腊人把这一地区叫做“波斯”。直到1935年,欧洲人一直使用波斯来称呼这个地区和位于这一地区的古代君主制国家,而波斯人则从依兰沙赫尔时期起开始称呼自己的古代君主制国家为埃兰沙赫尔,意为“中古雅利安人的帝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波斯帝国兴起于伊朗高原的古国,波斯人属印欧语系的一支,约公元前二千年代末叶从中亚一带迁至伊朗高原西南部(法尔斯地区),有十个部落(六个农耕,四个畜牧)。曾一度处于米底统治之下。 波斯这个词已被用了数个世纪,主要是西方,用来指明南伊朗的一片地区从前以“Persis”和“Parsa”闻名。这两个词是指公元前1000年左右移居这个地区的印欧游牧民族的名字,最后他们被亚述人和迦勒底人所取代。最早提及“Parsa”发生在公元前844年亚述国王沙尔玛纳塞尔三世的史料中。
埃兰和米底时期(前2700年-前550年)埃兰和米底尚未被希腊人称为波斯,但却是波斯地区历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份。与波斯人同属印欧语系的米底人定居于伊朗高原西北部。波斯人是与米底人一起来到伊朗高原的,他们定居在伊朗高原西南部靠近波斯湾的地方,波斯人有十个部落,其中六个从事农业,四个从事畜牧业。在其兴起前曾臣服于米底王国。 米底人曾臣服于亚述帝国。埃兰是波斯地区最古老的文化之一,位于今天伊朗的西南部,公元前三千年以前在底格里斯河东岸建国。他们和达罗毗荼人的关系十分密切,以善战的人民著称。在公元前2700年至前600年期间屡次被灭及复国,最后于前639年被亚述所灭。
据希罗多德所著《历史》记载:在亚述统治下的各民族中,米底人是最先起来反抗亚述人统治的。公元前672年,它争得独立,建立了自己的国家米底王国,都埃克巴坦那。在他的笔下,米底国家的形成乃是社会契约的产物。不过,从他的记述可以看出,米底国家实际上仍是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产物。王权是在解决纷争(即阶级矛盾)中形成的。随着王权的形成,也就形成了暴力机器(军队、法庭),形成了脱离人民的国家机关。米底王国曾强大于一时,它统治了伊朗高原的广大地区(包括米底,波斯、帕提亚等地)和小亚的部分地区。公元前7世纪后期,它同新巴比伦王国结盟灭了亚述帝国,分得了亚述帝国的西半壁河山。它还同小亚的吕底亚王国争夺对安那托利亚的统治权,最后双方缔结了和约。
公元前558年,出身于阿黑美尼德氏族的居鲁士二世在波斯称王(在位时间为前558—530年),都波斯波利斯。公元前553年,居鲁士二世举兵反抗米底统治,并于公元前550年取代米底对波斯地区的统治。原属米底统治的埃兰、帕提亚、基尔卡尼亚、亚美尼亚等可能在公元前549—548年之间也相继归降了波斯。征服米底不仅扩大了波斯人统治的范围,增强了波斯的实力,而且使以前还不为世人所知的波斯,一下子便跃上了世界历史的广阔舞台。
阿契美尼德王朝(前550年-前334年),公元前559年居鲁士大帝统一古波斯部落,建立阿黑美尼德王朝。居鲁士大帝并于公元前553年—前550年击败了当时统治波斯的米底王国,使波斯成为一个强盛的君主制帝国,前547年居鲁士大帝武力入侵征服了当时小亚细亚西部的吕底亚王国,使得阿契美尼德王朝崛起,前546—前540年,居鲁士大帝向东武力入侵征征服了帕提亚、阿利亚、巴克特里亚、德兰吉亚那、格德罗西亚、阿拉霍西亚、马尔基安娜、锡尔河与阿姆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索格狄亚那)、乾陀啰、克兰斯米亚等地区。
公元前539年,居鲁士大帝武力入侵征服在美索不达米亚的新巴比伦王国的首都巴比伦,但是不幸在前529年的出征锡尔河与阿姆河之间中亚河中地区的锡尔河谷地的马萨革泰人的战斗中身亡。居鲁士死时,波斯帝国的东部和东北部疆域已经包括阿姆河两岸的巴克特里亚(Bactria,中国史书先后称为“大夏”、“吐火罗”)和花拉子模,由居鲁士之弟巴尔迪亚统治。居鲁士之子登位后,继承父志继续扩张。以后的波斯帝王一再发动对东方塞种人的征伐,把疆界推过阿姆河,到达锡尔河两岸。波斯帝国将其国土划分为20个郡,各郡每年向中央缴纳一定的贡赋,其中有7个郡在中亚:例如第7省辖兴都库什山以南之犍陀罗地区,第12省辖大夏,第16省辖帕提亚、花剌子模及粟特(索格迪亚纳)。波斯帝国最东方的据点在与中国新疆相邻的、中亚费尔干纳盆地。波斯人在该盆地西端建立了居鲁士城。
到了冈比西斯二世时代(前529—前522年)则最终于前525年征服古埃及新王国。大流士一世时期,帝国疆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大流士在前521年挥军东征印度河平原,纳入阿黑美尼德王朝的治下,西面则出兵多瑙河三角洲、色雷斯、马其顿王国、古希腊,但却因马拉松战役(前490年)之失利而功败垂成(前499—前449年的希波战争)。其子薛西斯一世后来(前480年)再度对希腊用兵,可惜最终未竟全功。古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是当时世界上版图最大的帝国,也是第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帝国。
公元前525年冈比西斯二世出兵埃及,俘获埃及国王。波斯人在埃及建立了第二十七王朝,由于冈比西斯二世远征利比亚和努比亚,导致公元前524年末,埃及爆发起义,冈比西斯二世又回师孟菲斯,镇压了起义。由于冈比西斯二世在埃及侮辱埃及宗教,并杀害自己的皇后和亲弟弟司美尔迪斯而导致民怨沸腾(现代有精神学家认为冈比西斯二世有严重的妄想症和暴狂症)。前522年,波斯爆发高墨达暴动,冈比西斯二世回师波斯的途中病死。
依照大流士一世所刻的《贝希斯敦铭文》中所记载,由于冈比西斯二世的暴政,埃及、米底以及波斯等地都发生了暴动。前522年3月,波斯的庇里瓦什德地区的阿尔卡德里什山地区发生暴动,起义者打着冈比西斯二世的弟弟巴尔迪亚的旗号起义(希罗多德认为是打着司美尔迪斯的旗号起义)。高墨达自立为王,并宣布免除所有波斯人、米底人、埃及人等人的赋税钱粮与兵役。前522年7月,包括大流士在内的7个波斯贵族谋杀了高墨达,镇压了起义,之后大流士即位,史称大流士一世。
大流士上台以后,由于各地人民反抗其统治,所以大流士开始实施一些改革,史称大流士改革。
前517年,大流士远征印度后,夺取了印度河流域。在前515-前513年间,他又远征巴尔干半岛,但遭到失败,同时征服了色雷斯地区,逼迫马其顿称臣。大流士企图占领希腊地区,但是遭到失败,其子薛西斯一世在位期间,再度兴兵进攻希腊,但在温泉关战役惨败,海军全军覆没。
希波战争耗费了波斯帝国的国力,前404-前343年,埃及曾一度独立,动摇了波斯帝国的统治。前5世纪末,波斯宫廷发生小居鲁士和阿塔薛西斯二世的宫廷斗争,随后发展成内战。前357年,企图中兴波斯帝国的阿塔薛西斯三世被宫廷医生谋杀。
前337年,阿塔薛西斯三世之子阿勒西斯全家也被谋杀。庸碌无为的亚美尼亚总督被众人拥立为王。史称大流士三世。大流士三世在位期间,各个地方总督拥兵自重,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也深刻的激化。前334年,马其顿王国的亚历山大大帝进攻波斯帝国,在格拉库尼斯河战役、伊苏斯战役和高加米拉战役中,波斯军队遭到惨败,大流士三世逃到巴克特里亚时,被当地总督所杀,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灭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古代波斯是东方专制政体的典型,帝国期间西亚各地奴隶制经济进一步得到发展;波斯文化多受两河流域文化影响,使用楔形文字,造型艺术有较高的成就,如波斯波利斯的百柱厅、浮雕和壁画等均甚著名。帝国都城有苏萨、波斯波利斯、巴比伦和埃克巴坦那。产生于伊朗高原的琐罗亚斯德教,大流士一世时被定为国教,并广泛传播;后传入中国,称为祆教或拜火教。
波斯帝国的缔造者在四分之一个世纪内(大约公元前550-前525年)轻而易举地将黎凡特地区从政治上统一起来,为这块饱经磨难的地区实现它急需的和平与秩序采取了有力的措施。波斯帝国给黎凡特地区带来了它渴望之极的休养生息的机会。比起亚述人来,波斯人的征服战争不那么残暴,对于广大被征服地区的行政管理也不那么富有压迫性。与亚述人不同,波斯人在行使主权时,宁愿使人们最低限度地感到他们的存在。他们给现存的地方政权以行政自由。波斯省督的作用只是监督而非取代地方政权的工作。最为重要的是,波斯人使大家感到他们尊重、保护其臣民的宗教信仰——这项开明的政策的确换来了对波斯人统治的承认。
关于大流士其人,在他夺取政权以前的情况,人们所知甚少。从《贝希斯吞铭文》知道,他的父亲是维斯塔司帕。据希罗多德,他曾作为冈比西斯的侍从远征埃及。在参予谋杀高墨塔的事件中,他是7人中最后一个参加的。他主张实行君主专制统治,并夺取了政权。
帝国版图如此辽阔,民族成份极其复杂,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极其尖锐,各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而波斯的统治阶级又十分年轻、国家机器十分薄弱。因此,统治并不稳定。为了巩固波斯帝国,大流士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在历史上称作大流士改革。
他加强王权,确立了君主专制的统治形式。他神化自己的权力,说是阿胡拉马兹达恩赐于他。他控制了行政权、军权、司法权,建立起王室经济。国王之下设有办公厅,内有通晓帝国内各种语言的人,以了解情况。他常巡行各地,或派人到各地去了解情况,以加强控制。他还建立特务组织,刺探各地情报(主要是了解各地总督和高级军官的情况)。
他将全国划分为20个行省(称萨特拉庇亚,波斯不在其内),设总督(称萨特拉庇)治理。总督初时不管军事,只管地方行政、司法、征税他规定了各行者应纳税的数量。
他将全国划分为五个大军区,每个军区下辖若干省军区。军事长官和总督互不相属,使其互相牵制。波斯军队由步兵、骑兵、战车兵、象兵、海军、工兵等组成。战时还可从各省和各部落征集到一支相当庞大的军队。军队的指挥官多为波斯人(战时从各省和各部落征召的军队则由各省和各部落的人指挥)。军队中战斗力最强的是由1万名波斯人组成的所谓“不死队”。国王每年要对军队进行检查,边远地区则由国王派人检查。
他统一了铸币制度。他规定帝国中央铸造金币、行省铸造银币、自治市可铸造铜币。金币称为大流克,每枚重8.4克。
他调整了波斯与各被征服地原有统治者之间的关系,在制定法律时尽可能参考各地原有法律;对各地宗教采取宽容态度,不加排斥,借以拉拢各地上层人物。
他开通了尼罗河至红海间的运河;又于公元前518年派斯基拉克调查印度河口,斯基拉克率船队从印度河口西行到达红海,历时30个月,从而建立了印度和帝国的海上联系;还在中亚修建水库等等。
改革巩固了波斯帝国的统治,但并未消除帝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也未消除帝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在这庞大的帝国里,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帝国东部(伊朗、中亚),奴隶制不很发达,有些地区耕种小块份地的村社农民还大量存在,他们是波斯军队的主要来源;而帝国西部(巴比伦尼亚、亚述、腓尼基、埃及及小亚希腊城邦等),有的已有两千多年发展的历史,且有很多商品生产较发达的城市,这些地区的人民是帝国贡税的主要承担者。
赋税
大流士一世不仅从全国各行省搜刮大量的白银和其他贡赋,而且有自己直辖的王室奴隶制大庄园。据1969年公布的帕赛波里斯泥版文献,在大流士统治的第二十二年(即公元前500年),王室大庄园发给奴隶(“库尔塔斯”)的粮食(主要是大麦)总数为16,212.7勃尔(1勃尔等于10公升),每月平均为1351勃尔;留用的大麦种子为1707勃尔;发给作牲畜和禽鸟饲料用的大麦共3818勃尔;发给官吏的面粉为2211勃尔。从这些已发现和公布的关于王室大庄园开支的情况可以看到,王室大庄园的奴隶数量、耕地面积、牲畜头数和管理官吏是相当多的。这里的劳动者,库尔塔斯,大都是被波斯征服的各族人民,他们没有人身自由,没有财产,靠领取给养生活,但他们大都有自己的家庭。波斯统治者可随意将库尔塔斯从一个地方调到另一个地方去劳动。除了王室大庄园外,还有贵族官僚奴隶制大庄园,它们也剥削库尔塔斯的劳动。王室和贵族官僚所拥有的大庄园遍布全国各地,构成帝国经济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巴比伦时期出现的富有商家——埃吉贝家族和穆拉树家族等,这时更加富有了。他们在许多城市都设立钱庄,贷款给官僚贵族,取得大量的利息。他们还从包税、贸易中获得空前的利润。
交通
对波斯帝国政府来讲,它辽阔的领土仍使交通通讯成为一个压力很大的问题。修建了通衢六道,沿途为政府的信使准备了可供换骑的驿马。虽然上述措施加速了陆路通讯速度,大流士一世仍然认为,必须利用水路在帝国各端间建立联系。他派一名卡里亚水手西拉克斯从帝国最东端的省份出发,到最近的印度河流域沿水路前行,他受命穿过印度河和印度洋,到达埃及的红海海岸。当西拉克斯准确无误地完成了使命时,大流士便吞并了印度河地区。要么是在此之前,要么是在此之后,他使从尼罗河三角洲最东侧支流到苏伊士湾之间的运河竣工,这条运河是法老尼科二世开始开凿的。薛西斯想重演尼科二世环航非洲的伟绩,但他的船队不是从红海出发,而是从地中海启航。航行以失败告经。大流士和薛西斯的海洋野心并未被他们的后继者继承下来。
全国建立驿道,方便军队的调动、国王命令下达和下情上达。加强帝国各地的联系。在驿道沿途设有驿站,配备有人员、马匹、粮草。最长的一条驿道起自小亚西海岸的以弗所,西至伊朗高原的苏撒,全长2400公里,称为“御道”。另一条著名驿道是从巴比伦经伊朗高原至印度河。这种驿道可能是在原有大的队商道路和亚述帝国时期的一些驿道的基础上修建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建筑
以波斯城为例:基座平台仿自西亚;以大石柱构成主殿仿自埃及神庙;石柱的凹槽和螺旋状,则受希腊影响;殿门两侧的石狮,殿墙,浮雕,屋顶琉璃瓦与亚述建筑相似。
文学
将迦南人使用的22个符号,转变成便利书写学习的表音字母,西传后成为希腊字母,拉丁字母等欧洲各国字母的共同基础,为其文化上最突出的贡献。
早在公元前6世纪,伊朗法尔斯地区的波斯人部族酋长居鲁士就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大帝国阿契美尼德国家。公元3世纪以前,在伊朗西南部通用的是古波斯语(楔形文字),在伊朗西部克尔曼沙阿附近山上雕刻的关于国王大流士(公元前521~公元前485在位)业绩的文字就是古波斯语;在伊朗东北部通行的是阿维斯陀语,在祆教经书《阿维斯陀》中,已经有了萌芽状态的诗歌。
艺术
在艺术方面,波斯帝国留下了宝贵遗产。帝国从各被征服民族征调劳动者和建筑材料,用以兴建宫室,装点都城。波斯的建筑融合埃及、巴比伦、希腊各民族的艺术成就,构成自己独特的雄伟壮丽的风格。大流士一世的新都波斯波利斯的宫殿建筑在巨石垒成的高台上,有大王听政的殿堂和百柱大厅,柱高7.62米,以圣牛、角狮和人面形为柱头(见彩图波斯波利斯王宫谒见大厅)。 高台阶陛侧面的壁上浮雕万人不死军、廷臣和各被征服民族进奉贡物的行列。苏萨的宫殿遗址有彩色釉砖的墙壁,上面描绘大王的侍卫和各种野兽。这一切都旨在表现帝国的伟大和大王的尊严。金属细工在波斯也是一种高度发展的工艺,艺术家们以槌压的方法制成各种异兽形金片装饰宫殿的门和用具。
宗教
如果考虑到大流士一世和他的直接继任者薛西斯在其铭文中显示出,他们已经接受了与琐罗亚斯德教类似的宗教,波斯帝国政府对外族宗教所持的宽容态度就更值得称道,更显得与众不同了,因为琐罗亚斯德教的真谛是战斗性,而非宽容。琐罗亚斯德以这种精神摒弃了讲伊朗语诸民族的传统宗教,用一种新家教取而代之。琐罗亚斯德认为他的使命是传播对一个善良之神——光明之神阿胡拉·玛兹达的信仰。他对光明之神的信仰是忠贞不二的。我们不知道大流士一世和薛西斯对琐罗亚斯德教的信仰究竟有多深,他们也并未公开声称自己是琐罗亚斯德的信徒,他们甚至没有提到过他的名字。那位先知大约比大流士一世要早出生一个世纪,他的传教地区似乎是在讲伊朗语诸民族定居的东北地区(今呼罗珊及乌兹别克地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波斯帝王们的宗教自由化、政治自由化政策使波斯政权与叙利亚各民族的关系融洽起来。叙利亚各民族曾顽强不屈地先后反对过亚述和巴比伦的征服者。在腓尼基人、撒马利亚人和犹太人眼中,波斯人简直就是大救星。
腓尼基人
腓尼基人被并入波斯帝国之后,腓尼基商人获得了一个巨大的内陆贸易区,同时,在地中海上,在与其商业竞争对手希腊人的斗争中,他们也争取到了波斯的支援。与腓尼基人一样,亚洲希腊人也成了波斯的子民,不过,是不驯顺的子民;而叙利亚的腓尼基人却帮了波斯人的大忙,并得到其青睐。三个叙利亚腓尼基城邦国家阿腊杜斯、提尔和西顿,被授予小型地方自治王国的地位。腓尼基人并不打算背叛波斯人,因而,波斯人不必担心殖民地中的腓尼基城邦会介入叙利亚事务。波斯人并不想把利比亚的腓尼基人和叙利亚的腓尼基人并入他们的帝国,相反在公元前6世纪末叶,他们与迦太基人订立了反希腊协定,当时殖民地中的腓尼基人城邦在迦太基的领导之下组成了一个统一阵线。
犹太人
巴比伦尼亚的犹太人社区是波斯人的天然盟友,因为这些离乡背井的犹太人从未饶恕过曾放逐他们的巴比伦人。他们组成了亲波斯人的少数派,在多数居民均采取不合作态度的巴比伦尼亚,这个少数派对波斯人尤为可贵。尽管居鲁士二世出于策略的考虑,通过“与巴尔携起手来”,表示他愿意尊重巴比伦人的民族自尊心,但仍然无济于事。居鲁士二也允许所有希望离开的犹太人返回在犹太的故园,并重建他们在耶路撒冷的神庙。在埃克巴塔纳(今称哈马丹)的档案中,可以查到居鲁士二世的敕令,这一敕令继而又受到大流士一世的进一步确认。要么是阿尔塔薛西斯一世在公元前445年,要么是阿尔塔薛西斯二世在公元前384年,曾允许其巴比伦犹太管家尼希米暂时离开首都苏萨,他负有前往犹太重新为耶路撒冷城设防的使命。大流士一世和阿尔塔薛西斯都曾为在他们授权下犹太人重建耶路撒冷公共工程而批准过预算和建材。
阿拉米人
阿拉米人像犹太人和腓尼基人一样,也从波斯帝国获益不浅。在亚述统治时期已经开始的阿拉米语言文字的传播,在波斯人治下又获长足发展。在叙利亚,迦南语(希伯来语)逐渐被阿拉米语所取代。在叙利亚,迦南语仅仅是礼拜仪式用语,作为日常用语,它只在地中海西岸地区的腓尼基人殖民世界中运用。阿拉米语言继续与阿拉米字母同时向东传播,阿拉米字母比楔形文字更方便实用。与七八个世纪以前的乌加里特人一样,波斯人从苏美尔-阿卡德语库中选择了一些字组成一套字母。大流士一世在贝希斯敦石崖上用三种文字记录其武功时,用波斯楔形文字刻下了波斯文,同时,又用表达方式既传统又庞杂的苏美尔体楔形文字刻下了埃兰文和阿卡德文译文。但是,波斯人的楔形文字与乌加里特文遭受了同样的命运,它未能抵抗住由更简洁明了的字母组成的字母大潮的冲击,这种字母早在公元前最后一千纪初叶已在腓尼基流行起来。到公元前330年,绝大多数波斯帝国官方文件都已运用阿拉米语言文字,不过,也许这些字母仍按波斯语发音,即组成一个阿拉米字的字母组合,读起来好象是这个阿拉米字的波斯语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