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8 15:56:30首页
在中国古代,在和平年代,除了出生特别重要,其次能改变自己命运的唯一方式就是考取功名了。所谓十年寒窗苦读,只为金榜题名之时。只有通过科举制度,才能让穷人翻身做官。得以实现自己伟大的抱负。
而直到唐高宗时期,便出现了殿试。殿试的意思就是由皇帝亲自组织,当主考官,从各地考取的进士中,选拔人才。
到了北宋时期,科举制度已经很完善了。在开宝八年,赵匡胤组织起了三年一次的殿试。全国各地的举人全都聚集在京城赶考。他们都想发挥自己的才华,得到朝廷的重用。纷纷希望自己能够金榜题名,中去状元。
然而,能够中进士的人并不多,中状元更是千里挑一,他们大多数人都会名落孙山。
而经过一番淘汰,到皇帝亲自殿试的时候,就只剩下几十名考生了。这几十名考生都是所有举人中最为出色的考生。对于诗词歌赋,他们可谓是手到擒来,彼此都不分伯仲。
这天,赵匡胤坐在大殿上,挥了挥手,考生们就同时开始做题。在认真阅读了一遍题目之后,考生们就开始了紧张的做题。没过多久,两位考生便恭恭敬敬的把卷子交上来了。他们几乎是同时交的。赵匡胤看了看二人的卷子,觉得二人都十分有文采。一时之间却不知道选谁为状元。于是,让他们在大殿上打一架,谁赢了谁就能当状元!
两人无奈,只能听从赵匡胤的指挥,斗殴了一会,一个考生就把另一个考生给打倒了, 而胜利的考生责备赵匡胤钦点为当科状元!
而之后,宋太宗也继续着赵匡胤的事情,而在一年的殿试中,一位考生姓钱的考生,也模仿之前的那个状元,赶着做题,做完后立即交给了赵光义,宋太宗赵光义看到这位考生交卷这么早,十分愤怒道:“朕出的题目这么深奥,你却第一个交卷,是不是看不起朕?钱某最后连三甲都没进,投机取巧的他只能名落孙山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