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4 18:51:23首页
鲁桓公姬允在位执政的第六年,戎人大举进犯齐国,以齐国之强,也感到应对吃力。所以齐国的国君齐禄甫广撒求援信,请求附近的诸侯驰援。郑国首先响应。郑国国君郑寤生派出自己能干的儿子郑忽率领郑军救援齐国。本年六月,郑忽大败戎人,俘获戎人大良、少良两位统帅,击败戎人甲士三百余人,献俘于齐。当时,各国前来支援的军队都驻扎在齐国。按照一般的习惯,齐国要向这些军队供应牛羊米粮这些东西,可是齐国当时太忙了,里里外外都是事情,所以齐国就请求鲁国出面,来负责安排发放物资给各国的顺序。
为什么请鲁国出面呢,因为鲁国是齐国的婚姻之国,两国关系亲密。结果鲁国就把郑国排在了后面。之前,薛侯滕候朝见鲁国的时候,鲁国当时把滕侯排在了前面,是因为滕国是鲁国的同姓国,都姓姬。郑国也是鲁国的同姓国,但问题在于这次是鲁国代替齐国来排这个顺序,而齐国是姓姜的。所以,同姓国这个待遇没办法给郑国。鲁国把郑国排在最后还有一个原因是鲁国按照资历来排行。郑国是所有诸侯国里面的新兴国家,到现在国君才历任三届,相对于其他随随便便拉出来一个都有十几任国君的国家,算是新起的国家。
可是这一下,就惹怒了郑忽。郑忽觉得,“这群老资格的国家又怎样,你们的国君只不过是尸位素餐,不过是摆在那儿让人供奉的,打仗还不是靠我们郑国,还不是靠我郑忽。你们出过什么功劳,你们用自己的老资格抹杀我的战功,我不服。”郑忽由此对鲁国非常愤怒,这种情绪在几年之后引发了鲁国的一场灾难。
我们再说郑忽这次跑来齐国大胜戎人,齐禄甫都是看在眼里的。所以齐禄甫就向郑忽提出了结亲的请求。这不是齐禄甫第一次提这样的要求了。鲁允和齐禄甫的女儿结亲之前,齐禄甫就有心将女儿嫁给这位郑忽。一方面,是因为郑忽英勇善战是个人才,另外一方面郑忽是郑国的法定继承人,对于齐禄甫来说,如果能够和郑忽结亲,一方面保持了齐郑之间的关系,另外一方面可以对郑国的下一代施加一定的影响力,何乐而不为呢。
可是,郑忽拒绝了。有人问郑忽:“你和齐国之间结亲不是挺好吗?你有齐禄甫作为你的老丈人,有齐国作为靠山,将来你继承了郑国的国君宝座,那不是稳如泰山吗?”郑忽说:“人各有耦,意思是说,每个人都有他自己适合的配偶。齐国虽然大,但他不是我的亲家。诗经有言:自求多福。我将来怎么样,取决于我自己,而不取决于是不是有齐国这个大靠山。所以齐国就算大国又如何呢,又与我何干呢。”由此可以看出,郑忽真是好男儿。《春秋》借君子之口称赞郑忽,说他是善自为谋。意思是说他这个人有自己的想法,能够保持自己的原则。
这次齐禄甫再一次提出要跟郑忽结亲,当然他之前的女儿已经嫁给鲁允了,他还有其他的女儿可以出嫁。可是郑忽依然拒绝了。郑忽说:“当年齐国没发生什么事儿的时候,齐禄甫提这样的要求,我还不敢答应,现在,国君的命令是要求我来救援齐国,可是我回国的时候带着媳妇回去了,这不就成了郑国劳师动众就为了给我娶亲吗?国人会怎么看?所以这件事我还是不能答应。”所以我们说,郑忽这个人有立场,有想法,有原则,但是太骄傲。所以虽然一个如此英勇善战的大好男儿,最后没有好下场。当然这是后话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