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6 15:57:49首页
在中国历史中,科举制是相当久远的,从隋朝开始到清朝末年,几乎陪伴了封建社会的下半场。科考中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状元,那如同是王冠上最耀眼的明珠一般。中国历史上谁是最年轻的状元,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广东的莫宣卿,一说是江西的汪应辰。
出现这个争议并不奇怪,因为史料记载他们都是虚岁17登科,因为没有详细的年月,无法比较谁取得状元时更为年轻。今天我们单说说江西的汪应辰,这位状元,不仅才华压倒当时的才子,而去还以高尚的气节为后人称道。
汪应辰出生于江西玉山县紫湖镇汪坞村,家庭十分贫困,父亲在衙门当差,就是跑腿的杂役。汪应辰晚上读书的时候都用不起灯油,他就点燃白天准备好的松枝,以常人不具备的意志苦读。他买不起书,只能经常借阅,反而通过惊人的记忆力将全书背得滚瓜烂熟。
在南宋绍兴五年的会试中,汪应辰取得第八,而在接下来的殿试中,他豪取状元,当世虚岁不过十八。(绍兴五年,进士第一人,年甫十八)应辰这个名字,就是宋高宗在殿试之后赐给他的。
之所以在会试中第八,到殿试中就跃升到第一,是因为殿试的题目为“吏道、民力、兵势”,而汪应辰少年老成,针砭时弊,从破题到对策,如同行云流水一般。宋高宗还以为这是个老头子才能有如此见解,见面后才惊讶于他的年龄。这份状元卷,后来被奉为“吏治宝典”。
当上状元之后,他被任命为秘书省正字。不过,由于心中正直,再加上年少气盛,很快就和朝中的大奸臣秦桧发生了冲突。秦桧不断对金屈服,一味求和忍让,打压抗金将领。然而汪应辰却是坚定的主战派,他强烈要求朝野一心,励精图治,绝对不能妥协。
他猛烈抨击秦桧,自然引起了这位奸相的忌恨。不久,秦桧找了个理由,将汪应辰排挤出朝廷,让他出任建州通判。对于这样的报复,汪应辰毫不为意,他采取了不合作的态度,托辞归隐于常山的永年寺。后来虽然秦桧屡次还想迫害于他,但无奈于汪应辰的名声太响而无法下手。
直到秦桧死后,汪应辰才被朝廷再次启用,当上了吏部郎官,代理吏部尚书、代理户部侍郎。这时候的汪应辰才真正在国家大政方针上能有所作为,他针对权贵将土地兼并,又利用特殊身份而不纳税,导致百姓赋税更重的事实,上书请求高宗皇帝能让这些权贵退还占有的土地。宋高宗考虑再三,最终同意了这个建议
别小看这个建议,这实际上是破坏了大地主的利益,可以说将朝野亲贵都得罪了一个遍。其中最大利益受损者是奸臣张俊,他一个人就退了2万亩。此事,充分展现了汪应辰不顾个人安危,一心为国为民的情怀。此举不但为他赢得了美誉,也挽救了立足不稳的南宋王朝。
但是,汪应辰始终还是在朝堂之上得罪了太多的人,高总禅位于孝宗后,虽然皇帝都清楚他的忠义,可朝廷之中的斗争,让这位贤良之臣总是起起伏伏。
在又一次权力斗争之后,汪应辰被外派为平江知府,却被一人活活气死。这就是南宋著名词人韩玉,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他与辛弃疾词开北曲四声通押之祖。然而此人的道德情操十分低劣。他奉旨来到平江时,以为知府汪应辰应该对他好好接待。
没想到汪应辰状元及第,为人又刚直不阿,连秦桧、张俊都敢得罪,何况小小的韩玉。他只不过很普通的招待了韩玉,却让此人怀恨在心。回到京师之后,韩玉连连在宋孝宗面前污蔑汪应辰,竟然说他下江南路过这么多州郡,没有一个像平江府那么糟糕的。
宋孝宗虽然知道汪应辰的忠诚,但却不了解其在地方为官的能力,加上别的官员早有怨气,让汪应辰连连遭贬。被小人陷害之后,汪应辰非常生气,一病不起,最终与世长辞。
汪应辰还有一个身份是朱熹的从表叔,常与之研习学问。他死后,朱熹亲自写了《祭汪尚书文》,文中不吝笔墨,高度评价了汪应辰的一生:
惟公学贯九流,而不自以为足。才高一世,而不自以为名。道尊德备,而不自以为得。位高声重,而不自以为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