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7 14:27:35首页
为政举措
经济
改革和限制落后的“萨迪那”制和奴隶制度。19世纪初,随着大米出口的增加,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对劳动力的需求急剧增加,而传统的“萨迪那”制制约了劳动力的供给。对此,蒙固作了一些初步调整:逐步用雇佣工人承担公共工程的建设,以代替无偿的强迫徭役劳动,他曾说,像木工、泥水砖瓦工等项目,要减少一半的徭役人工,而改用雇佣工人。同时,蒙固颁布了若干法律,对落后的奴隶制作了某些限制,使封建主不能任意出卖隶属的依附民为奴,允许奴隶用钱向主人赎身;如主人虐待奴隶,奴隶可以另寻新的主人,为他付出赎身钱后归附新的主人。
在税制方面进行改革。蒙固上台后,便宣布减免50%关税;下令取消王室的贸易垄断权,以利扩大进出口贸易,取消沿袭已久的大米出口禁令。1854—1855年,蒙固下令取消了按户征收产品的十分之一的实物税(什一税),改征货币税,每莱年税0.25—0.75株。1857年,还规定凡新垦稻田第一年免税,此后二、三年内再区别情况减征。设立国家制币厂,铸造金属货币,以锡币和铜币代替古老的贝币,并以银币逐步取代旧的铢币。
修筑道路,发展交通。1862年,蒙固王亲自规划修建曼谷市内的大街,在大街两旁修建商店、办公室,并建了三条现代化道路。另外,还挖掘了四条运河,沟通了重要的市镇;建立造船厂,发展海岸交通。
外交
蒙固当和尚期间,他外出朝拜和布道使他得以接触各种各样的人,由于蒙固在青年时期游历的经历及他热爱学习的精神,使他对当时的国际形势比较熟悉。他对当时的国际局势和暹罗的处境是有清楚认识的:如果中国不能保护对其他欧洲国家压力的隔离作用,那么暹罗就得屈服于威胁着它的外来势力,就不得不开始使自己适应哪个亚洲传统观念仿佛已经过时和失去作用的新世界。
蒙固王基于对当时的国际关系和暹罗国情的认识,他在处理国家关系上是现实又是灵活多变的。蒙固外交的特征一方面是开展平衡外交。在《鲍林条约》签订后,蒙固和法国、美国、德国、普鲁士等许多西方国家签订了一系列开放通商条约。他还聘请英国、法国、美国等许多国家的人在暹罗政府中当顾问或任职,在任用外国人时尽量做平衡。在和法国关于柬埔寨的交涉中,暹罗作了许多让步,希望借法国的势力来抗衡英国的势力。另一方面是柔性外交。这在1867年蒙固给驻巴黎的暹罗使节的信中表现得很清楚:“象我们这样一个不大的国家,受到强国的包围,有什么办法呢?假如,我们在国内发现了金矿,使我们有几百万斤金子,足够买几百艘军舰。但是即使有金子我们也不能抵当它们,因为我们必须向它们购买这些军舰的装备。目前,我们不可能自己制造这些东西,即使我们有足够的钱购买这些东西,这些国家—了解我们武装起来是为了对付它们,它们就可以随时停止出售。唯一的,我们现在可以而将来也可以使用的武器,是我们的一张嘴巴和我们充满着健全思想与智慧的一颗心,只有这些东西能保护我们。”
文化
蒙固对西方宗教则比较宽容。他提倡宗教自由,这打破了暹罗自1688年以来的排斥外来宗教传播的做法。蒙固是个佛教徒,但他与罗马天主教徒,英、美基督教传教士,以至伊斯兰教徒来往甚密。他还允许在曼谷建立天主教、基督教礼拜堂,也容许伊斯兰教建立清真寺。
同时,蒙固对西方文化怀有好感。他对西方文化中的民主思想很感兴趣。比如,他主张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贵族犯法与庶民同罪;允许平民百姓直接向国王申诉,蒙固王每个月有两天坐驾苏哈·斯瓦那耶宫,亲自接见前来申诉的百姓;废除国王出巡时百姓必须回避的制度;在宫廷礼仪中,废除经过国王面前必须匍匐爬行的陈规;外国使节觐见时免除跪拜礼,以表示平等。蒙固还热衷于西方的民主选举的观念。蒙固在位时,有两名法官去世,要委任新人补充职位,蒙固下令由王室所有亲王及官员投票选举,并申明除国王副王的随从不能被选外,其他任何人,包括奴隶,只要他有能力和智慧,能根据真理、正义和法律对案件做出明确而满意的判决,都可被选,命令中还详细规定了选举的办法和规则。
军事
蒙固还仿效欧洲国家现代化军队模式,创立了新式的陆军和海军,成为暹罗现代军队建制的雏形。
人物评价
基于对当时西方的先进和泰国的落后的认识,蒙固的改革目标取向是改变泰国的落后状态。他主动向西方国家开放,向西方学习,允许西方宗教和文化在泰国传播,这大大地改变了泰国的传统落后观念。他的一系列经济措施,适应和促进了泰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蒙固改革启动了泰国的现代化进程。蒙固王的改革仅仅是初步的,他所着手解决的社会政治经济问题无疑是不彻底的,但改革并没有停止,朱拉隆功继位后,在蒙固已取得的基础上,进行了更加深入、更加广泛的改革。
轶事典故
蒙固表现出对科学的极其热爱。在他年轻时当和尚期间,他曾向法国传教士帕里果瓦学拉丁文、数学、和天文学;又向美国传教士学英文。英文成了他的第二语言,并能用英文签署国家文件。霍尔对他的英文水平充满了赞誉,说他“作为国王,他用罗马字签署所有国家文件,他那流利而不拘语法的文风,使他的书信读起来津津有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