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07 11:34:33首页
高览,部分史料也记作“高奂”原为袁绍麾下部将,与颜良文丑张部三人并列,后世并称为“河北四庭柱”。官渡之战中,袁军乌巢存粮,被曹操亲率精锐偷袭焚烧。袁绍一边派遣轻骑教援乌巢,同时令张郃高览率主力攻打曹军大营。战斗失败过后,高览与张郃一同率部投降曹操,被封为偏将军、东莱侯,此后便再无史料记载其踪迹。
令人有些不解的是,张郃在投降曹操过后继续领兵作战,在战场上屡次大放异彩,频频建功,还位列魏国“五子良将”之一。而与张郃齐名的高览,却在此后默默无闻,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政坛中都毫无建树,似乎就此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难免让人生疑。
难道是高览的能力真的和张郃差距那么大?或者是他就此厌倦了杀戮,也厌倦了政治斗争的明枪暗箭和尔虞我诈,甘愿就此退隐江湖,安度余生?
确实,这些疑问都被漫长的历史埋藏得大过于深晦,很难得知其真相,我们只能从有限的史料记载出发,去大概推测一下高览默默无闻的原因。
可能性之一在于高览的家世,他可能是河北大家族高家的一员,与高干等人是亲族。
高干是袁绍的外甥,曾在袁绍麾下担任过北方四州之一的井州州牧,与袁绍的三个儿子各领一州,地位持平。单从这点就能看出高家在北方的势力不容小视,甚至不亚于袁家这个“四世三公”大家族的影响力。
所以袁绍才要与其联姻,并两大家族之力统治北方四州。一般说来,曹操在打下一方地盘的时候,往往都会对当地的大家族采取怀柔政策,保留其产业笼络其人心,这样也有利于稳定地方的政治局势。但是,老曹一般也不会允许这些地方家族势力染指军队,以免其势力牵扯太广,一旦有心叛乱则不好收拾。
看看曹操之后在荆州的所作所为,虽然一开始迫于水军将领缺乏的窘境,不得不暂时委任蔡瑁张允继续统领荆州军队,但后来一旦寻得理由便立即换上自己的心腹(《三国演义》中写道是曹操中了周瑜的反间计将二人处死)。其实这种做法并没有错。
一位君主如果不将军队牢牢控制在手中,麾下难免要生乱。所以,如果高览真的是高家的人,那么曹操就不可能让他继续掌兵权,哪怕就算他不是,就凭他姓高这一点,也难免会令曹操生疑。
倒是对张郃就没有这方面的担忧,他出生寒门,身后并没有一个声名显赫的大家族,所以曹操敢于大胆提拔和任用。故而张部在投奔曹操之后可以继续留在军中,继续发挥他在军事上的能力,并最终成就了一番伟业。而高览则只是升官封侯,表面上高官厚禄实际上却是被闲置,哪怕他真的有些军事才能,也无从去发挥了……若真是这样,那恰恰说明高览这个人还是有些政治眼光的,他读得懂形势,知道进退,明白如何去迎合主子的意思。要是他不通人情事故,继续抓住手中的军权不放,恐怕就会有杀身之祸。
当然,以上都仅仅是推测。
因为并没有任何史料能佐证,高览是高干的亲族,他也是高家的一员。如果不是这样的原因,那曹操不再令其继续统兵打仗,就只有可能是高览能力的问题了。
需要说明的是,“河北四庭柱”这个名号并非是史书上所记,而是张国良的《评话三国》中的概念,也被记作“河间四将”。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推崇“四”这个数字,古有“四大战神”,“四大金刚”,“四大美女”,“初唐四大家”等说法,近代也有“四大名旦”,“四大美男”,“四大才子”,“民国四公子”等噱头……看得出,“四”这个数字经常用来凸显一些比较光辉大气的人和事,有时候想形容某些东西总的要将数字凑够“四”,说出来方显霸气。
所以说,评书里将高览和颜良、文丑、张部并列为“河北四庭柱”,只是出于剧情的需要,并非说明他和前三者就是一个水平的人物。从有限的史料记载看,高览在袁绍军中也仅仅是一位领兵打仗的将军,不一定能力就很突出,至少比不上张郃。
《三国志-魏书-张郃传》中记载,张部原本在袁绍麾下就战绩颇多,尤其是在平公孙瓒的战役中立功不少(绍以部为校尉,使拒公孙费。璦破邰功多,迁宁国中郎将)。这充分说明张郃确实很有几分本事,是大将之才,而关于高览之前的战绩则毫无记录,仅有《三国演义》中虚构过其单挑许褚的战绩(许褚挥刀纵马,直出助战,高览挺枪接住)。
所以,高览的军事能力可能真的不昨样,而且和张郃相比相差不小,再加上性格可能也相对平庸,缺乏个性。故而张郃能在任人唯贤的曹操手底下得到重用,混得风生水起,而高览则难以在人才济济的环境中脱颖而出,最终只能在史书上黯然湮没无闻,连个结局也没有记载……
也许,高览在投降曹操过后默默无闻原因就是这样,要么是因为他的出身问题。要么是因为他的能力问题。但是这些东西史书上都没有记载清楚,完全是我们猜测的结果。
诚然。我们也不能要求古代修史书的人能够事无巨细都记录下来,没这个时间和精力也没这个必要。而且,有些东西适当留些悬念,反而还能给后人们更多的推测和想象空间。
PS:三国时代很多人物都没有在史书上交代结局,光官渡及其之后投降曹操的河北将领,吕旷、吕翔、焦触、张南、马延、张顗,加上高览总共七人,全都没了下文。倒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给这七位都安排好了归宿,可谓是有头有尾:
吕旷和吕翔在进攻新野时分别被赵云和张飞所杀;焦触、张南、马延、张顗这几人人都曾与赵云在长坂相会,后来在与东吴的战役中,焦触被韩当所杀,张南被周泰所斩,马延和张顗则死在甘宁的刀下。至于高览嘛,看过演义的人都知道,他随曹操征战汝南截住刘备,虽几回合斩了刘辟,却被赵云偷装得手刺于马下,由此留下了“能接住许褚手中刀,却挡不住赵云龙胆枪”的读者疑问。
当然这些都是小说虚构的情节,老罗安排袁绍阵营的降将们在各位猛将刀下走一遭,目的只是为了渲染剧情,凸显书中的人物形象而已。正所谓“人尽其用”,这也是艺术化加工的常用手段之一,没有必要深究。
文章来源:【萨沙讲史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