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09 10:30:46首页
朱敬则家祖辈均以孝义被世人称扬,从北周到唐朝,三代旌表,地方上都赞美。朱敬则潇洒倜傥,很重节义,年轻时就以辞赋知名。他与其堂兄弟同住,财产不分。又与左史江融、左仆射魏元忠特别交好。
咸亨年中(672年),唐高宗李治听到朱敬则的美名就召见他,与他交谈,很看重他,将要提拔任用,但被中书舍人李敬玄所贬毁,只授了洹水县尉。
长寿年中,朱敬则长时任右补阙。因武则天临朝称帝,改唐为周,天下颇多流言异议,到长寿年便渐渐地宁静下来,为了绝灭告密罗织他人罪名这一类的情况,他上疏说:“我听说李斯做秦国丞相的时候,实行申不害、商鞅的法令,重视法家学说,限制私人势力,扩张公家权势,杜绝没有实效的花费,减少并不急需的官职,珍惜时间讲究功效,积极备战致力农耕。人多财富之后,就开始消灭诸侯割据势力,这才是拯救弊病的办法。所以说:严刑峻法可以用于努力向上时期,机变诡诈可以用在攻城野战方面。天下已经太平,所以可以用宽松代替严酷,用仁厚平和的政策来润泽百姓。秦朝却不是这样,荒淫暴虐更加厉害,实行下去就不再改变,最后到了土崩瓦解的结局。这是不懂得变通的祸患。陆贾、叔孙通侍奉汉高祖,在荥阳、成皋一带打仗的时候,粮饷匮乏,智穷力竭,他们不曾敢提出一种主张,进献一个奇谋,只是推荐一些狡猾残暴的人。等到社会刚安定下来,就摆出《诗》《书》,宣扬礼制,开辟仁政之道。高帝生气地说:‘我是从马上得到天下的,哪里用得上《诗》《书》呢?’他们回答说:‘马上得到天下,可以马上治理天下吗?’高帝默然不语。于是陆贾编著《新语》,叔孙通制定礼仪,这是懂得变通的好处。如果高帝斥退这两个人,抛弃《诗》《书》,一味重视攻城野战,看重杀敌数量,那么满路都是争功的人,为争论功劳闹得剑拔弩张,国家连片刻时间都不能保有,哪来十二个皇帝二百年江山呢?所以说,仁义是圣人暂住的旅馆;礼乐,是先王遗留的旧迹。祭祀祷告结束了,刍狗就应该抛弃;醇酒已经流出来了,糟粕就要丢掉。仁义尚且这样,何况那些没有它重要的东西呢?”武则天看了认为很好。
长安三年(703年),朱敬则调任正谏大夫,代理宰相之职。当时,御史大夫魏元忠、凤阁舍人张说被张易之兄弟陷害,将要受到重刑,宰相们不敢直言,只有朱敬则抗疏申理:说“元忠、张说一向忠正,加在他们头上的罪无根据。如果这样处以重刑,岂不失天下之望?”这样二人得免死刑。四年,他以年老多病辞宰相职务,批准了,又调任冬官侍郎,依旧兼修国史。张易之、张昌宗曾经命画工画武三思和纳言李峤、凤阁侍郎苏味道、夏官侍郎李迥秀、麟台少监王绍宗等十八人肖像,号称为高士图,他们每拉朱敬则参与,朱敬则都固辞不就。高洁守正达到如此境界。
朱敬则任宰相时,每以用人为先。桂州蛮叛,他荐裴怀古;凤阁舍人缺,他荐魏知古;右史缺,他荐张思敬,武则天认为他知人识才。
神龙元年(705年),朱敬则调出朝廷到郑州任刺史。不久告老还乡。第二年(706年),因侍御史冉祖雍一向与朱敬则不和,便诬告说他与王同皎亲善,贬为卢州刺史。经数月,等继任者到来,他便还乡。还乡时,身边无淮南一物,只有乘马一匹,他的子侄都步行跟随归乡。朱敬则重然诺,善与人交,每救人急难,不求其报答。他与他的堂兄弟同居四十多年,财产不分彼此。他很能识才知人,凡是他品评的人,后来都如他所评论的。
景云三年(712年)五月,朱敬则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五岁。
唐睿宗李旦即位,曾对侍臣说:“神龙年以来,李多祚、王同皎恢复原官,韦月将、燕钦融都有褒赠,不晓得现在还有什么人还含有冤曲的。”吏部尚书高幽求回答说:“原郑州刺史朱敬则,过去在武则天时任正谏大夫,主持政事,忠贞义烈,为天下人所推崇。神龙年时,被宗楚客、冉祖雍等诬陷,贬授卢州刺史。长安年中,他曾对我说:‘相王一定会承运受命,我们应当尽节侍奉。’到韦庶人篡权干扰朝政,臣于是见危赴难,希望有今天的振兴,虽然是武则天造成,也与朱敬则先开启我的思想分不开。现在陛下龙兴宝位,凶党就戮,但朱敬则还含冤九泉。未蒙昭雪。”唐睿宗同意刘幽求的话,追赠朱敬则秘书监,谥号为元。
朱敬则墓
朱敬则墓位于福州仓山区建新镇怀安村桃源山。墓从东南向西北,墓埕占地面积约104平方米,二层墓埕,封土用红砖砌造,内填黄土。墓牌高0.625米,宽0.38米,上刻楷书:“唐故丞相敬则朱公之墓。光绪庚子立,裔孙仲冬修”。墓前有石刻文臣武将一对,各高2.6米。石獬一对,一高0.70米,长1.06米;一高0.75米,长0.93米。墓砖、石翁仲、石兽均为唐代遗物。据其后裔说,此墓是唐末朱敬则七世裔孙朱光启入闽迁过来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